仫佬族民歌

仫佬族民歌:

仫佬族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门类。

大多是男女双方各二人进行二声部对唱,少有独唱。主要分三类:①随口答——随编随唱的即兴山歌;②古条——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叙事歌;③口风——互相讽刺、责骂的歌。

其形式多样,以句计算有3句腔、4句腔、5句腔、6句腔、7句腔、8句腔、9句腔;以字计算有5字腔、7字腔、11字腔,各句字数不一,以全歌字算有30字腔、35字腔、60字腔、120字腔、360字腔等。一般都用“上拐话”(汉族的一种方言)唱。

为您推荐

毛南族民歌

毛南族民歌:毛南族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包括欢、排见、比三个种类。三者不但内容、形式、唱法各不相同,而且唱的场合也有严格区别。“欢”是办喜事时在屋内由歌手对唱的歌,均为五字句。“排见”是叙事长诗,主要歌唱本..

鲁体民歌

鲁体民歌:藏族民歌的一类。多为三段或多段体。包括流传于甘肃、青海、四川等地的“鲁”、“拉伊”、“单”,流传于云南的“擦拉”等。三段体通常是一二段设喻,最后一段直述情怀。段与段之间,一段中相应的句子之间,在用词、..

谐体民歌

谐体民歌:藏族民歌的一类。广泛流传于藏族聚居区。通常由一段组成,一段四句,每句六个音节,也可以称作“四句六言”民歌。包括流传于西藏、四川的“谐”、四川德格的“古儿姆”、云南迪庆的“日玛”等。由于节奏鲜明、琅琅..

[诗经]《国风》是否民歌

[诗经]《国风》非民歌说

[诗经]《国风》非民歌说: 《国风》非民歌说源自汉代经学。汉代经学奉《诗经》为儒家政教经典,以为《诗经》是为政治而作,篇篇句句都包含修身养性、治国经邦的大道理,故以为“《诗》三百篇,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

[诗经]《国风》民歌说

[诗经]《国风》民歌说: 古籍关于王朝到民间采诗的记载是《国风》民歌说的最初源头。此说到宋代得到进一步确认,宋人大多认为:“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朱熹《诗集传·序》)之后,又..

仫佬族文学

仫佬族文学 : 仫佬族约 9万余人(1982)。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宜山、柳城等县。其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无文字。多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其文学以民间口头文学为主,有神话、传说、故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