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非民歌说

[诗经]《国风》非民歌说:

《国风》非民歌说源自汉代经学。

汉代经学奉《诗经》为儒家政教经典,以为《诗经》是为政治而作,篇篇句句都包含修身养性、治国经邦的大道理,故以为“《诗》三百篇,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史记·自序》)齐、鲁、韩、毛四家所言《诗》之作者也大多“国君”、“夫人”、“大夫”、“君子”之类。宋代之后,学者多认为《国风》为民歌,然自朱东润《国风出于民间论质疑》发表之后,多有从者,详细论证,以为《国风》并非出自民间之民歌。于是两说相持不下,难分轩轾。

《国风》非民歌说当以朱东润先生为代表,其后论者虽多,皆未出其右。朱先生在文章中说:1.“《诗》三百五篇以前及其同时之着作,凡见于钟鼎简策者,皆王侯士大夫之作品。何以民间之作,止见于此而不见于彼。”案:“钟鼎简策”乃朝廷政教之专利,而诗歌为既可官方也可民间自由创作之艺术。且王侯士大夫之简策也载“民间之作”,如《左传》宣公二年载宋国筑城者讽主帅华元之歌,《左传》襄公四年载鲁人刺败将臧纥之谣。2.“《关雎》中所言君子、淑女,何尝为民间之通称?琴瑟钟鼓,何尝为民间之乐器?在今日文化日进,器用日备之时代,此种情态,且不可期之于胼手胝足之民间,何况在三千年以前生事方绌之时代。《葛覃》云:‘言告师氏,言告言归。’民间何以得此师氏,随在夫家,出嫁之女,犹必事事秉命而行?”案:“民间”相对官方而言,包涵民间各阶级阶层,非特指“胼手胝足之民”。

且《诗经》时代,为财产权位继承人血缘之纯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礼法首先约束上层贵族,唯民间中下层(含有人身自由之“胼手胝足之民”)之婚嫁才有个人选择之自由,才有产生“此种情态”之可能。3.从文化演进看,“后代之文化较高于前代,殆无疑义,何以三千年前之民间,能为此百六十篇之《国风》,使后世之人,惊为文学上伟大之创作,而三千年后之民间,犹辗转于《五更调》、《四季相思》之窠臼,肯首吟叹而不能自拔?”案:《诗经》之地位多因经学的推崇而人为的拔高,曰“伟大之创作”,只是放在那特定的远古时代而言之,若以今日文学标准去鉴赏,未必高于今日民间之创作,况今日所见《诗经》,屡经历代乐官的修饰润色,已远非原貌。4.观古籍所载“献诗”说,“知诗之为物,自出于公卿诸大夫列士之间,盖当时在列者以上始知有诗,其不在列者,则百工谏,庶人传语,未尝言诗也。

”案:“献诗”非“作诗”,况列士献诗可用他人(包括民间)之诗以讽谏。5.“考之鲁、齐、韩、毛之说,凡《国风》百六十篇之中,其作家可考而得其主名者,其人莫不属于统治阶级,其诗非民间之诗也。”案:汉代经生为了发挥儒家伦理观念而比附诗义,这一点早在汉代世习鲁诗的班固就已认识到了:“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婴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毛诗序》则依史说诗,臆断作者。汉代四家之说皆不足据。

况汉代四家并未言《国风》皆为统治阶级所作。

据朱东润先生统计,《诗序》所言作者可考其主名者共69篇,其中明确为“国人”者27篇,“民人”者1篇,“百姓”者1篇,近占半数。“国人”、“百姓”皆是人民、民众之意,并非朱先生所言“皆为统治阶级之通称。”韩明安、林祥征《诗经末议·评〈诗经探微·“国风非民歌说”〉》对此考证甚详。齐、鲁、韩三家也并未言《国风》皆统治阶级所作,如言《魏风·硕鼠》,齐诗曰:“周之末涂,德惠塞而嗜欲众,君奢侈而上求多,民困于下,怠于公事,是以有履亩之税,《硕鼠》之诗是也。”(桓宽《盐铁论·取下)鲁诗曰:“履亩税而《硕鼠》作。”(王符《潜夫论·班禄(上)》)谁作《硕鼠》?身受履亩税之重敛者也。谁受履亩税之重敛?“困于下”之“民”也。就连认为“《诗经》全部是圣贤亦即贵族们的作品”(《诗经探源》335页)的袁宝泉、陈智贤二位先生,在讨论《硕鼠》主题时却又力证三家之说“符合当时的历史真实”(《诗经探源》61页)。二位先生前后矛盾并非出于一时的疏忽草率,而是由于《国风》作者的庞杂、内容的丰富,使其全称判断难以自圆。

6.《国风》中有80篇,由其自称之地位境遇、服御仆从,由其关系人之地位服御,由其所歌咏之人之地位境遇,服御仆从而可确知其为统治阶级之诗。虽然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不能简单地根据诗人所惯用的夸饰之词来推断诗人的身分,但实事求是地说,此种考证较有说服力,基本可信。

《国风》的确并非全是“小夫贱隶妇人女子之言”,它包含着民间各阶级阶层的作品。

不过,要指出的是古人所说的“土风歌谣”,既包含劳动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也包括贵族或文人运用民歌的乐调、形式所创作的作品。此外,胡念贻先生《先秦文学论集·关于〈诗经〉大部分是否民歌的问题》说:“《诗经》是‘民歌’之说,在先秦的典籍里找不到根据。”《国风》是否民歌主要决定于其自身的性质,而不在于先秦典籍是否提供了根据。

尽管如此,我们在先秦典籍中还是可以找到许多根据。参见“《国风》民歌说”条。总之,《国风》非民歌说尚缺乏足够有力的论据。

为您推荐

《国风选译》

《国风选译》:陈子展选译。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2月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1月版。26.2万字。选《诗经》“国风”共80篇。原文和今译分上、下两栏排列,便于对照阅读。译文力求传达《诗经》的原意,一般不作意译。各篇的每..

《国风》

《国风》 : 《诗经》的组成部分。包括“周南”、“召南”、 “邶”、 “庸”、 “卫”、 “王”、 “郑”、 “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国风,共160篇..

国风报(新闻)

国风报:清末鼓吹立宪运动的理论性刊物。1910年2月20日在上海创刊。旬刊。编辑兼发行者署何国桢,实际主持人梁启超(笔名沧江)。自称该刊“专以各种政治问题,为具体之研究讨论,思灌输国民以政治常识”;标榜“亦求温和,不..

国风日报(新闻)

国风

国风:又称“风”、“十五国风”。《诗经》的一部分。有诗160篇。包括“二南”(《周南》、《召南》)和《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

[诗经]人间春色第一枝——诗经·国风欣赏

[诗经]人间春色第一枝——诗经·国风欣赏: (汉英对照) 许渊冲译 乘舟注音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版。本书是《诗经》第一部英汉对照本。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着有《翻译的艺术》;编有《唐诗三百首英译》、《中诗英译..

[诗经]诗经国风今译

[诗经]诗经国风今译: (中国古典文学今译丛书) 吕恢文译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9月版。由于时代、生活、语言、文字的变化,今天的一般读者阅读古代着作,存在有相当大的障碍,而今译是克服这个障碍的重要方法。把优秀的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