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民歌说

[诗经]《国风》民歌说:

古籍关于王朝到民间采诗的记载是《国风》民歌说的最初源头。

此说到宋代得到进一步确认,宋人大多认为:“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朱熹《诗集传·序》)之后,又有人认为不独《国风》为民歌,《小雅》中也包含部分民歌。

《国风》为民歌说渐为广大学人所接受,几成定论。其主要论据是:1.《国风》的音乐乃民间音乐,“风土之音曰风”(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2.《国风》的艺术形式具备民歌的特征,“其言浅近重复”(郑樵《诗辨妄》)。“起兴与本诗没有多大关系”,“换章只换韵脚”,“不同篇之诗,有相同的句子。

”(何定生《诗经之今日》,《古史辨》第三册)3.《国风》的作者,“大概小夫贱隶妇人女子之言”(郑樵《诗辨妄》)。4.《国风》的内容,主要反映民间的婚恋、家庭、农事等生活(详见方玉润《诗经原始》、闻一多《风诗类钞》)。

5.先秦典籍为此说提供了许多根据。比如关于“采诗”说,《国语·晋语》六载范文子戒赵文子语曰:“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于是乎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使勿兜;风听胪言于市,辨妖祥于谣。”《左传》襄公十四年载师旷语曰:“故《夏书》曰:‘遒人振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正月孟春,于是乎有之,谏失常也。

”杜预注:“徇于路,求歌谣之言。”此即关于“采诗”说最早的记载,也可以说是《国风》为民歌说的最初源头。关于《国风》的作者,《左传》隐公三年:“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左传》闵公二年:“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左传》文公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左传》言“卫人”、“郑人”、“国人”当包括民间百姓。《国风》是民间各阶层的群众创作,言“大概小夫贱隶妇人女子之言”,是未详审《国风》全部,以偏概全,主观臆说。

风、雅、颂是音乐上的分类,风之得名主要在于音乐,风是相对朝廷雅乐宗庙祭歌而言的民间乐调。古人主要在“风土之音”的意义上称之为民歌,我们今天也主要应从这个意义上沿承传统的称谓。

为您推荐

《国风选译》

《国风选译》:陈子展选译。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2月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1月版。26.2万字。选《诗经》“国风”共80篇。原文和今译分上、下两栏排列,便于对照阅读。译文力求传达《诗经》的原意,一般不作意译。各篇的每..

《国风》

《国风》 : 《诗经》的组成部分。包括“周南”、“召南”、 “邶”、 “庸”、 “卫”、 “王”、 “郑”、 “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国风,共160篇..

国风报(新闻)

国风报:清末鼓吹立宪运动的理论性刊物。1910年2月20日在上海创刊。旬刊。编辑兼发行者署何国桢,实际主持人梁启超(笔名沧江)。自称该刊“专以各种政治问题,为具体之研究讨论,思灌输国民以政治常识”;标榜“亦求温和,不..

国风日报(新闻)

国风

国风:又称“风”、“十五国风”。《诗经》的一部分。有诗160篇。包括“二南”(《周南》、《召南》)和《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

[诗经]人间春色第一枝——诗经·国风欣赏

[诗经]人间春色第一枝——诗经·国风欣赏: (汉英对照) 许渊冲译 乘舟注音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版。本书是《诗经》第一部英汉对照本。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着有《翻译的艺术》;编有《唐诗三百首英译》、《中诗英译..

[诗经]诗经国风今译

[诗经]诗经国风今译: (中国古典文学今译丛书) 吕恢文译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9月版。由于时代、生活、语言、文字的变化,今天的一般读者阅读古代着作,存在有相当大的障碍,而今译是克服这个障碍的重要方法。把优秀的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