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美

色彩美:

形式美表现形态之一。

指色彩所具有的审美特性。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红、绿、蓝三原色及其调和色,可以造成各种审美效果。其一,色彩有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色的物理本质是波长不同的光。它的物理属性的差异,对人的视觉会产生不同的感官效应。

对色的明暗处理,可以造成形体感。各种色彩的适当配置和有规律的变化,能给人以距离、空间、质量、重量、运动等感受。

深暗色显得沉重,浅淡色显得轻柔;黄色圆圈会显示出从中心向外扩张的运动,蓝色圆圈会显示出一种向心运动。

其二,不同色彩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联想。红色给人以兴奋、热烈、活跃、喜悦、忠诚之感,使人联想到炽热的火焰、节日的旗帜、红润的笑脸等;蓝色给人以深远、明朗、严谨、典雅之感,使人联想到无垠的大海、茫茫的夜空、滚滚的江水等;绿色给人以柔和、深厚、娴静、生机之感,使人联想到幽静的田野、绿茵的草地、平静的湖水等。其三,不同的色彩都积淀某种意味,获得一定的象征意义。

红色含有一种积极热烈的意味,绿色含有一种冷静稳定的意味。红色象征革命;用于交通信号,则意味着有危险,其涵义是禁上通行。黄色在中国过去是帝王之色,象征皇权和高贵。在中国的京剧脸谱中,不同色彩象征人物性格的特定意义。

红脸表忠义,白脸表奸诈、阴险,黑脸表憨直、刚正等。色彩的美学意义是复杂的、多变的,不同时代、阶级、民族赋予色彩的审美属性也不尽相同。

随着社会的前进,色彩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广泛被利用,其审美价值也会逐渐增多。

为您推荐

《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

《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英国作家约翰生着。在序言中,作者通过对莎士比亚戏剧的评价,提出自己的文艺见解。他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认为文学应该摹仿自然,真实地反映永恒的人生。指出“一个剧本的最大好处就在于摹仿自..

曲品

曲品:戏曲理论着作。中国明代吕天成撰。成书于明万历年间,仿钟嵘《诗品》、庾肩吾《书品》、谢赫《画品》体例,分上、下两卷。上卷品评元末至明万历间的南戏、传奇作家;下卷专论“入格”传奇。选载戏曲作家95人,散曲作家25..

《人间喜剧》前言

《人间喜剧》前言:巴尔扎克着。《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一生所写的96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合集。1842年,他写《〈人间喜剧〉前言》,阐明了自己的文艺思想。巴尔扎克研究了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为环境决定人物。分析人类..

尚巧贵妍

坪内逍遥

坪内逍遥:【生卒】:1859—1935【介绍】: 日本近代文学家、戏剧家、文学评论家,早稻田大学教授,文学博士。本名勇藏,后改名雄藏,号逍遥。自幼接触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爱好日本古典文学和戏剧。后入外语学校学习英语。1883年毕业..

《神曲》的辩护

《神曲》的辩护: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马佐尼着。文艺美学论文。为驳斥保守派对但丁《神曲》的责难而作。在文中,马佐尼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美学思想,指出诗是摹仿的艺术,系统分析了诗的创作、目的及艺术功能。作为摹仿,诗..

神与物游

神与物游:南朝刘勰关于艺术构思特点的概括。语出《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黄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