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档案

    地名档案 : 在地名工作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录。主要包括两部分:①反映地名实体内容的材料。包括地名调查的原始记录、地名照片和调查中收集的有关考证材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地名表、地名卡片、地名图和地名概况的文字说明材料;编辑出版的《地名录》、《地名志》、《地名词典》、各种地名图等标准地名资料的审定稿和样本;地名统计材料等。这部分材料记述各类地名的标准书写形式 、读音和位置 ,反映地名的来历、历史沿革和含义,表述地名实体(包括人口、面积、自然条件、政治历史、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的概况,是地名档案的主体。②反映地名管理工作活动情况的文件材料,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颁发的关于地名工作的指示、决定、规定、条例、办法,会议文件,地名标准化处理的文件,工作计划、总结、报告、来往文书等。地名档案是国家从事各项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地名档案工作是地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地名的更替,特别是地名所指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居民成分等社会情况的变化是频繁的。所以必须随时注意收集和掌握各种反映地名有关情况的信息,及时积累材料,确保地名档案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地名的真实面貌。有关一个地名的材料,如卡片、文字概况、考证材料、故事传说、命名更名材料等应集中存放,以便利用。

为您推荐

《档案著录规则》

《档案著录规则》 : 中国档案著录工作的国家标准。国家档案局主持起草,经中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讨论通过,国家标准局1985年批准颁行。档案著录是档案馆、室编制检索工具时,对档案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

德国档案事业

德国档案事业 : 公元 919年萨克森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德意志国家历史的开端,但在整个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德意志基本上是诸侯割据或松散联合的局面。帝国虽有全国性机关,但没有统一的档案库房,国会和最高法院等都自..

档案制成材料

档案制成材料 : 档案载体所使用的材料和记录档案内容(文字、符号、音像等)所使用的材料。研究档案制成材料,考察各种材料的耐久性,是保护档案的前提。   档案载体材料种类很多,如古代的泥板、纸草、龟甲、..

《档案学概论》

文书档案

文书档案 :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事务活动中产生的,由通用文书转化而来的那一部分档案的习惯称谓。包括命令、指示、决定、布告、请示、报告、批复、通知、信函、简报、会议记录、计划和总结等..

文书档案改革运动

文书档案改革运动 : 中华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进行的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的改革。1927年国民政府建立后,其文书运转和档案管理的现状与行政效能的需要不相适应,公文手续繁琐,运转迟缓;档案由卷阀把持,管理紊乱。..

文献馆档案南迁

文献馆档案南迁 : 中华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于1933年将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清代档案自北平迁往上海、贵州、四川、南京的事件。1931年日本发动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战争,进而威逼榆关。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