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史

    档案学史 : 档案学分支学科。研究档案学思想、理论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内容包括:①档案学产生前档案工作经验材料的积累与档案学思想的萌芽;②档案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标志和条件,档案学由单一的学科发展到多分支学科的历史过程;③档案学发展史上不同时期的档案学家及其代表著作的介绍与评价;④档案学中的基本概念、理论、思想、观点、原则的提出,及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⑤档案学发展史上重要学术问题的讨论与争鸣;⑥档案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与措施,如档案科研机构的建立、档案科学发展规划的制订、重要的档案学术讨论会、国际间档案学术交流等;⑦档案学发展与档案工作实践发展、档案教育事业发展相互作用的关系。档案学史分世界档案学史、地区档案学史、国别档案学史等。研究档案学史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档案学思想、理论、原则的形成过程,在分析、总结前人档案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档案学思想的源流、派别和档案学的历史发展规律,提高档案学的理论研究水平。
  档案学史研究开始于 20世纪 50年代,德国档案学家A.布伦内克所著 《档案学》 (1953)一书的第一部分,提出了"档案学历史"概念,对欧洲的档案学发展史作了开拓性的研究, 评述了16~19世纪欧洲档案理论家的主要观点,系统地考察了档案分类原则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国档案学家吴宝康所著《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 (1986)一书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对中国档案学史作了开拓性的研究,论证了中国档案学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评述了中华民国时期档案学代表著作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分析了民国时期档案学发展的基本特点,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档案学创建和发展过程及其基本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出版的《档案学概论》(1988),设专章阐述了欧美档案学和中国档案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档案学史尚待从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加强研究。

为您推荐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 : 中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有3种:①主编吴宝康,副主编和宝荣、丁永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 1月出版。全书共分4编16章 ,吴宝康作序言。第一编(1~4章)档案,论述档案起源、沿革、定义、属..

文书档案

文书档案 :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事务活动中产生的,由通用文书转化而来的那一部分档案的习惯称谓。包括命令、指示、决定、布告、请示、报告、批复、通知、信函、简报、会议记录、计划和总结等..

文书档案改革运动

文书档案改革运动 : 中华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进行的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的改革。1927年国民政府建立后,其文书运转和档案管理的现状与行政效能的需要不相适应,公文手续繁琐,运转迟缓;档案由卷阀把持,管理紊乱。..

文献馆档案南迁

伪满洲国档案

伪满洲国档案 : 中华民国时期伪满洲国(1932~1945)政权中央和地方机关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是民国档案的一部分。日本帝国主义在投降前夕指使伪满国务院下令所属机关销毁全部档案,故残存无几,仅有4万余卷。..

汪伪档案

汪伪档案 :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以汪精卫为首的汉奸政权及其所属的社团、学校、企事业单位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是民国档案的一部分。包括1937年12月在北平成立的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38年3 月在南京..

天文档案

天文档案 : 在天文学研究和天象观测活动中形成并归档的科学技术文件材料。包括地球、太阳系天体、银河系、河外星系、星团、星际物质等天体运行观测和天体理化性质以及天体演化规律的各种观测照片、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