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排档

    倒排档 : 计算机中存储的辅关键词索引。所谓辅关键词是指能在多个情报中同时出现的关键词,诸如情报中的主题词、作者、分类号等,它们与情报没有一一对应关系;而与情报有一一对应关系的关键词则称之为主关键词,如文献情报中的文献号、存储地址等。
  倒排档记录一般总是由辅关键词及其所属情报主关键词的集合所组成,常见的组织方式有多表方式、倒排表方式和位图方式,其逻辑结构可图示如下:其中,假设字母表示辅关键词;数字表示情报的编号。也就是说,假定情报1包含辅关键词A;情报2包含辅关键词B;情报3包含辅关键词A;情报4包含辅关键词C。


  位图方式为定长记录,处理简单,但存储空间浪费较多;倒排表采用变长记录,节省存储,但处理比较复杂;而多表方式使用半固定长记录,处理比倒排表简单,但比位图方式复杂,存储量比倒排表大,但比位图方式小。
  正如索引能加快手工查找速度一样,在计算机建立倒排档往往也能加快情报的检索速度。联机情报检索要求实时响应,故大多数联机检索系统都使用倒排档进行检索或辅助检索。不过,建立倒排档需要时间与空间,维护也比较困难,因而一次性的定题情报检索(SDI) 系统往往都不使用倒排档;为了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存储,在联机情报检索中往往不对所有的辅关键词建立倒排档,而只是对常用的辅关键词:主题词、作者等建立倒排档,因此,在对倒排档检索以后,往往还要补充对原文档进行二次检索。前者人们又常称之为集合检索,后者则称之为顺序检索。

为您推荐

文献流通防盗系统

文献流通防盗系统 : 防止偷窃文献的设备。一般设置在阅览室、借书处或图书馆的出口,特别是开架阅览室和开架借书处的出口。当有人携带未办理借出手续的文献经过此系统时,它就会自动发出音响或灯光等报警信..

文献工作标准化

文献工作标准化 : 文献搜集、加工、报道、存储、检索和传递过程中的规范化和系列化。是标准化工作中的一个新领域,也是情报学、图书馆学、文献学、出版学、档案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文献在流通过程..

文献流通统计指标

文献流通统计指标 : 衡量图书馆业务水平、馆藏质量和流通工作的一系列指标。主要包括文献流通率、文献利用率、读者到馆率、读者借阅率、读者满足率、文献拒借率、文献保障率等。   文献流通率  文献流..

文献流通自动化系统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 : 中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有3种:①主编吴宝康,副主编和宝荣、丁永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 1月出版。全书共分4编16章 ,吴宝康作序言。第一编(1~4章)档案,论述档案起源、沿革、定义、属..

文献排架

文献排架 : 图书馆按一定的次序将馆藏文献排列存放在书架上的活动。又称藏书排架。用于文献排架的编码称为排架号。排架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内容排架法,即按出版物的内容特征排列文献,包括分类排架法和..

文献寄存制度

文献寄存制度 : 图书馆在对馆藏文献进行复选时,按照有关规定,把未被利用或利用率低但仍具有潜在价值的文献从馆藏中挑选出来,送交给指定承担这些文献保存任务的图书馆统一收藏的制度。一般通过图书馆馆际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