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受众心理规律

    广播电视受众心理规律 : 受众对广播电视传播者和节目生发的带规律性的心理活动。可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进行研究。
从宏观看,一般概括为: (一) 自主律。广播电视受众具有自主意识、自尊心理和各自的人生观、审美观。受众是传播活动的客体,同时又是接受活动的主体。受众并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积极地认知和合作,既有自觉能动性,又有自觉受动性,这两者趋于一致。受众的自觉能动性,表现在收听收视时能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文化素养和生活经验,来理解和判断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还能以自己的经验和意见进行评估和补充。在一定条件下,受众还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传播活动,有的还成为写稿者、演播者、编导者、评论者。因此,受众既是传播活动的接受者,也是参与者,在某种状况下还是再创造者。(二) 思辨律。受众具有思维能力和思辨心理。思辨力来自思维力。受众在接收传播信息或节目时,经过思辨确定喜与厌,好与恶,取与舍,然后进行选择,决定认同、怀疑或抵制。思辨的实质是为了选择。(三) 演变律。受众心理与世上的一切事物一样都在变化之中。这种变化反应在两方面:一是“喜新厌旧”等受众心理准则,在内涵和外延上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循着受众心理的自主和思辨的规律而变化。受众心理的变化,必将带来人的个性、气质、主体意识、自我价值的变化。受众的精神主体和心理状态,既随着社会的演进而变化,又随着传播活动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开展而变化。这类变化,有利于产生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四) 晕轮律。传播机构及个人,要使自己的宣传易于被受传者所接受,就必须提高自己在受传者心目中的威信,以产生“晕轮效应”。以廉政宣传为例,如宣传者是一个廉洁干部,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人们就较易接受他的宣传;相反,宣传者是一个不廉洁的干部,将会造成“逆反效应”,甚至产生“飞旋镖效果” (“相反的效果”)。传播机构及个人都应提高自己在受众心目中的威信,注意以身作则,行为规范,品德修养;注意受众的心理定势及其心态的联系性、倾向性、复杂性等;注意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平等对话、双向沟通,使宣传尽量适合于受众的心理接受能力。

为您推荐

《艾希广播剧选》

《艾希广播剧选》:[德]艾希着。张荣昌编选,多人合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年4月版。29万字。作者是早期文学团体“47”社的成员。本集译介他的广播剧8部。《梦》(1950)由5个梦组成,在第一个梦里,舒尔茨一家三代30多年来被..

《内蒙古电视剧本选》

《内蒙古电视剧本选》:《内蒙古当代文学丛书》编委会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40万字。选辑获奖电视剧脚本《黄敬斋》、《亲家卖粮》、《山林的雾》、《银壳怀表》、《小土屋的开拓者》、《爷爷的心愿》、《..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990年优秀广播稿选》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990年优秀广播稿选》:中国国际广播学会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8月版。32万字。辑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各语种荣获“中国新闻奖”、“全国优秀广播节目奖”以及获国际电台“优秀广播节目”、“..

永恒的规律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优秀作品选(1988—1989)》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优秀作品选(1988—1989)》:中国国际广播学会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5月版。48万字。汇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988年和1989年两个年度获全国及国际广播节目奖的作品共155篇。其中包括:名牌节目奖、..

电视剧

出版时间:1985-10 电视剧 : 是溶合并发展广播、戏剧和电影的特长,用现代化的录象手段制作而成,凭借电视来传播的一种视觉形象艺术。是随着电视的产生、发展而诞生的。电视剧作为一门崭新的艺术,具有突出的特点:..

广播专题性教育节目

广播专题性教育节目 : 向听众传送内容相对专一的各种教育节目的总称。广播社会教育节目形式之一,相对于广播综合性教育节目而言。专题性教育节目的特点是,能够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知识和问题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