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恺

    杨伯恺 : 抗战时期的报刊政论作家。四川营山人。原名洵,字道融,也作道庸。早年就读于南充顺庆联中。1916年同好友石琼 (字玉若) 到上海读书,入英文学校当旁听生。1918年11月与石琼又同到北京,考入法文专修馆。1919年3月17日,与石琼、赵世炎等首批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6月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更名中国共青团旅欧支部),次年2月后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3月离法回到上海。“五卅运动”爆发后,在瞿秋白主编的《热血日报》上发表《是毒计也是蠢想》等文章,揭露帝国主义的血腥罪行。同年9月14日,与吴玉章筹办的中法大学在重庆通远门外大溪沟潭家花园正式开学,任训育主任,实际代行校务。同年冬,中共重庆地委成立,任教育委员,分管教育宣传工作。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后,逃到汉口被党组织安排在湖北第二中学教书。“四一二”政变后转赴上海,被介绍到上海招商公学教书。在中共上海沪东区委领导下,担任由泰东书局、世界书局、招商公学党员组成的文化支部书记。1929年,与任白戈、沙汀等合组辛垦书店。同年底,回成都大学任社会学教授。1930年底“广汉兵变”失败后,被迫重返上海,扩大辛垦书店的编辑出版业务,数年间出版译著书籍几十部,仅他个人由法文翻译出版的就有10多部。1931年2月1日,编缉出版《二十世纪》杂志,所撰文章深受读者喜爱。抗战爆发后被派回成都,从事文化界的统战工作。先在陈离创办的成都协进中学任教务主任,1940年春成都抢米事件后被迫离校避居外西土桥。此后,被成都《华西日报》董事长彭焕章特聘为主笔,开始为该报撰写社论,所写《紧急关头必须断然采取的步骤》、《争取最后胜利与克服最大困难》、《澄清两种有害的观念》、《政治建设的两大要件》等社论,常为重庆《新华日报》所引用,毛泽东看了曾称赞他的文章写得不错。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后,又积极领导该盟机关报《华西晚报》的出版。1942年1月,任成都《大学》月刊特约撰稿人。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后,任民盟中央委员兼四川省支部宣传部长。1945年3月,《华西日报》被蒋介石严令改组,他被迫离开报社。1946年5月1日,以张澜为社长的《民众时报》在成都创刊,任该报总经理兼主笔,出版两个多月后被勒令停刊。后又先后创办《青年园地》和《时代文摘》。1947年6月1日凌晨被捕,长期关押于成都将军衙门内。1949年12月7日夜被杀害于成都外西十二桥。

为您推荐

熊得山

熊得山 : 著名报刊主编。湖北江陵人。又名康年,字子奇。1906年与胡鄂公等组织辅仁社。1907年留学日本,入明治大学。不久加入共进会,旋参加同盟会。1909年回国,与胡鄂公等拟在保定筹组同盟会北方支..

陈望道

陈望道 : 著名马克思主义翻译家、报刊活动家和新闻教育家。浙江义乌人。1891年1月18日生。原名参一、融,别名雪帆、晓风,笔名一介、齐明、佛突、任重、张华、薛凡、焦风、晓风、毕铭、东阜、平沙、..

李劼人

李劼人 : 现代著名作家和四川早期报刊活动家。四川成都人。1891年6月20日生。原名家祥,笔名老懒、懒心、抄公、菱乐、云云等。9岁时因父亲在江西候补,随母亲到南昌。14岁时父亲病故,又回到成都老家..

漆南薰

刘半农

刘半农 : 《新青年》编辑人之一,著名报纸副刊主编。江苏江阴人。1891年5月27日生。原名寿彭,改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号曲庵,笔名海、寒星、含星、范奴冬,堂号含辉堂、桐花芝豆堂、双凤凰砖斋等..

戴季陶

戴季陶 : 国民党报刊评论家。祖籍浙江吴兴,1891年1月6日生于四川广汉。原名良弼,字选堂,又名传贤,又字季陶,号天仇,晚号孝园,佛法名不空、不动,笔名散魂、小恒记等。6岁入塾读书。1902年进成都留日..

陈博生

陈博生 : 著名报人、国民党新闻事业负责人之一。福建闽侯人。字渊泉。少年读家塾。1902年留学日本,先读中学,后升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曾参加同盟会的活动。辛亥革命后回国,任国会众议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