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颂华

    俞颂华 : 著名新闻工作者。祖籍江苏太仓,1893年3月9日生于上海。原名垚,又名庆尧,笔名澹庐。早年在上海澄衷中学和复旦公学学习。1915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法政大学学习。1918年毕业回国后,长期从事新闻工作。1919年4月26日,任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主编,为该刊撰写近40篇文章,并曾全文转载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发表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同年9月,在北京参与创办并主编《解放与改造》杂志。1920年10月16日,以北京《晨报》、上海《时事新报》特派记者身份,与瞿秋白、李仲武一道从北京出发赴苏俄采访。1921年1月25日到达莫斯科,会见过列宁等人。此行陆续发回几十条新闻专电和《旅俄之感想与见闻》的长篇通讯在《晨报》连载(后辑入《晨报》编印的《赤俄见闻记》一书)。1921年5月,只身离苏俄经波兰到达柏林,改任两报驻德国的特派记者,写了多篇“柏林特约通讯”。1924年从德国回到上海后,任中国公学教务长兼教授。1928年应邀参加商务印书馆工作,接编《东方杂志》;1931年7月,又兼任《新社会》半月刊主编。同时,还先后兼任暨南大学、持志大学、沪江大学、劳动大学等校教授。1932年5月,应邀进入《申报》工作,创办并主编《申报月刊》 (后改名为《申报周刊》),曾一度兼任《申报》总编辑。1935年10月4日抵渝,首次到四川采访。1937年4月9日至25日,又以《申报》记者名义,与孙恩霖一道赴西安、延安采访,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接见。所写《从上海到西安和陕北》的长篇通讯和所摄延安城门等照片,均在5月出版的《申报周刊》上刊出。抗战爆发后,辗转广州、汉口等地办报。1938年初,应马星野之邀赴湘西芷江,任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新闻系教授,同年暑假随校迁到重庆南温泉。1940年夏赴香港,任《星报》总主笔。数月后赴新加坡,任《星洲日报》总编辑,工作9月后遭辞退。1941年9月转赴香港,出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机关报《光明报》总编辑,兼编《国讯》周刊香港版。1942年初转赴桂林,任《广西日报》总编辑,使该报发行量由几千份猛增到两万份。1943年5月被请到衡阳,任《大刚报》总编辑,使该报继羊枣之后仍处于大发展时期。1944年5月撤退到重庆,应黄炎培之邀,任《国讯》 半月刊主编。1945年8月,任位于重庆附近璧山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主任。1946年暑假复员到沪,仍到迁往苏州的社教学院工作。1947年10月11日,在苏州拙政园该院宿舍病逝。一生以新闻事业为唯一终身职志,有 “新闻界之释迦牟尼”(黄炎培语) 之称。著有 《赤俄见闻记》、《柏拉图》等,其主要作品收入 《俞颂华选集》。1989年出有《俞颂华文集》。

为您推荐

熊得山

熊得山 : 著名报刊主编。湖北江陵人。又名康年,字子奇。1906年与胡鄂公等组织辅仁社。1907年留学日本,入明治大学。不久加入共进会,旋参加同盟会。1909年回国,与胡鄂公等拟在保定筹组同盟会北方支..

陈望道

陈望道 : 著名马克思主义翻译家、报刊活动家和新闻教育家。浙江义乌人。1891年1月18日生。原名参一、融,别名雪帆、晓风,笔名一介、齐明、佛突、任重、张华、薛凡、焦风、晓风、毕铭、东阜、平沙、..

漆南薰

漆南薰 : 革命经济学家和大革命时期重庆《新蜀报》主笔。四川江津人。名树棻,号南薰。早年就读于江津中学。1912年到成都联合中学学习。1915年东渡日本,先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一年后分到第四..

刘半农

戴季陶

戴季陶 : 国民党报刊评论家。祖籍浙江吴兴,1891年1月6日生于四川广汉。原名良弼,字选堂,又名传贤,又字季陶,号天仇,晚号孝园,佛法名不空、不动,笔名散魂、小恒记等。6岁入塾读书。1902年进成都留日..

陈博生

陈博生 : 著名报人、国民党新闻事业负责人之一。福建闽侯人。字渊泉。少年读家塾。1902年留学日本,先读中学,后升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曾参加同盟会的活动。辛亥革命后回国,任国会众议院秘..

刘瀚

刘瀚 : 中国早期无线电专家、中国广播事业的先驱者。河北通县人。字东樵。早年在保定、北京、哈尔滨从事有线电报工作。1916年到北京北洋政府交通部无线电传习所学习无线电报,曾编出《汉字注音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