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政论片 : 也叫政论型电视片。这是新闻纪录电影这个艺术品种移植于电视逐渐发展起电视片品种群中的一个片种,社会教育节目的一种形式。
电视政论片名称的来历,可以远溯到列宁的论述。70年前,列宁用“形象化的政论”赞誉新闻纪录电影。纪实电影艺术运用可视形象报道事实,而事实形象的客观性和报道者的思想观点相结合,产生思辨力量和舆论力量。影视纪实艺术的这种品格,在电视屏幕上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从而发展成政论型电视片。中国观众熟悉的《迎接挑战》、《人民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纪实》、《中国农村的历史性变化》、《时代的大潮》、《抉择》等作品,其突出的特点首先是取材于世界性或全国性的宏观问题,更重要的特点在于旗帜鲜明的论辩色彩。高屋建瓴地提出重要问题,有明确的中心主题,述事说理高度结合,说古论今不受时空局限,视听效果和谐统一,融战斗性、知识性、欣赏性于一体,颇能受到不同层次观众的欢迎。
成功的电视政论片并不都是宏观的重型题材。有些作品单纯着力于全局性题材和文字功夫,忽略第一手素材的采录和其它综合艺术手段的使用,大量地重复地使用旧资料,削弱了视听并重、以视为主的电视特色,因而落于空泛议论,缺乏魅力。虽属宏观题材,但非成功之作。另一种样式的电视政论片是,从具体事例入手,在报道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画龙点睛地进行评论,或者干脆把评论思考留给观众。这种电视政论片的突出特点是,事、理、情具体实在,贴近生活,言群众所欲言,因而深受好评。如《谁之过》、《少年启示录》等,是其中的佼佼者。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