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现实

书与现实:

舒芜(1922- )着。

三联书店1986年出版。舒芜本名方管,字重禹,学名方璟德。安徽桐城人。作家。

早年编过文艺副刊。1952年到北京,任职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着有《挂剑集》、《说梦录》等。《书与现实》结集了他的书评、序跋、读书笔记之类的文章,主要是1978年以后写成的。

作者当时住在名为“天问楼”的一间伸手不见五指的地下室里,所读书涉及很广,以古典文学作品居多,但“读书不忘现实,读书的兴趣反映了对现实的兴趣,现实的波澜,日新月异,对于学有专长者会激励他更加努力从事专门的研究,对于我这样学业本无所专的人,便以难抵抗的诱惑力,引得我读书的兴趣专一不下去了。”“我对什么书感兴趣,越来越随着破门而入的新的现实为转移。”(《题记》)本书所收虽然都是平实的散文,但时时流露出真情实感,常常可使读者读到精辟的见解,耐人回味。 参见 引导舒芜窥见学术门径的十本书

为您推荐

现实主义冲击波

现实主义冲击波: 90年代中期,随着“现实主义冲击波”的出现,现实主义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谈歌的《大厂》、关仁山的《大雪无乡》、何申的《信访办主任》、刘醒龙的《分享艰难》、张继的《黄坡秋景》及其后的张宏森..

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自然科学实证哲学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确立,欧洲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文学上,浪漫主义逐渐衰退,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用人道主义批判社会弊病和人性缺陷,追求..

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于拉丁美洲,20世纪60年代以后取得了辉煌成就。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以“印第安人的灵魂”自命,将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和拉丁美洲“神奇的现实”熔为一炉,同时他们又受到欧洲现代主义文学,特别是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

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论争

现实题材电视剧

现实题材电视剧以其厚实而凝重的社会历史生活内蕴;鲜活生动而独具魂魄的时代人物塑造和人性礼赞;荡涤灵魂和澡雪精神的审美理想和价值诉求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2010年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电视剧成为了电视荧屏独特的..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是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产物,它反映了进步的电影工作者致力于民主改革的要求。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新现实主义历史,一般从1945年R.罗西里尼拍出《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算起,然而他的孕育期却早在真正时期便已经开始,并..

现实主义与“主观战斗精神”论争

现实主义与“主观战斗精神”论争: 现实主义和“主观战斗精神”的论争发生于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论争的一方以胡风为主,胡风撰文论述作家在创作中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十分强调主观精神的作用,以克服创作中的客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