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 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法国的一个视觉艺术流派,在文学、电影、戏剧、建筑等领域也有广泛影响。支配这一运动的领袖是法国诗人、理论家布勒东,其“自动性写作”,即非理性的创作对美术中的 “拓印法”(decalcomania) 以及 “逼迫灵感” 的新方法“Fumage”等有深刻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认为,视觉艺术所应关注的不是客观的现实,而是透过所观察到的现实去表现一种非现实的世界,探索心灵的活动。艺术不应该受到任何理性,任何美学标准与道德原则的控制。主要代表人物有萨尔瓦多·达利、马格里特、琼·米罗等。
其造型手段与画面整体效果表现出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造型手段遵循传统造型法则,讲究素描效果,讲究描绘对象的体积感和明暗关系,并有意识地注意构图和色彩; 另一方面,超现实主义在处理画面整体关系上却运用非逻辑的手法,把那些在我们的想象中难以结合在一起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进行夸张、变形、重构,组成一个神奇和荒诞的世界,含有某种神秘的、难以解释清楚的因素,并具有强烈的梦幻感,创造出一种介于现实与非现实、具象与抽象之间、逻辑与非逻辑之间的新的视觉经验。如鞋子上有脚趾,女人的脸是手腕,一只苹果和一朵玫瑰花占满了整个室内的空间。
不难看出,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基础来自于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依德的潜意识学说,强调人的潜意识心理活动和对梦境的表现,目的在于探索“比现实更真实的世界”,所以超现实主义又被称为“想象中的自然主义”和 “梦幻般的真实”。
超现实主义无疑扩大了人们认识人类自身精神生活的范围,拓展和丰富了视觉艺术表现与研究的领域。特别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商业广告为了吸引人们的视线和提高被注意值,很多接受了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适当用一些怪异的、荒诞的图形来提升视觉经验的趣味性、丰富性,以期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而达到促销的目的是可以借鉴和学习的。但过分的荒诞、甚至荒唐,或者使人产生恐怖的心理反应,则是不足取的。

为您推荐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 : 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自..

新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意大利电影、文学领域出现的流派。新现实主义是抵抗运动的产物,反映了这一运动的理想和要求。它是一群经过反法西斯斗争洗礼的进步作家、艺术家的组合,以争取社会进步、民主..

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 : 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个流派。其特点是在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用或者插入神奇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   魔幻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

超现实主义

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问题的论战

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问题的论战 : 1945年,胡风在《希望》创刊号上发表了《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的文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主观战斗精神”的观点,也就是“主观”问题。此刊同时发表了舒芜的文章《论..

《超现实主义宣言》

《超现实主义宣言》 : 这个文集主要由《超现实主义宣言》(1924)、《超现实主义第二宣言》(1930)、《超现实主义的政治立场》(1935)、《超现实主义第三宣言序文》(1942)等文章组成。《超现实主义宣言》认为所..

《论无边的现实主义》

《论无边的现实主义》 : 1963年5月,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法国和奥地利共产党的近百名研究F.卡夫卡的专家,在距离布拉格50千米的勃利斯宫堡举行了“卡夫卡讨论会”。加洛蒂根据一些与会者的发言,写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