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论争

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论争:背景是毛《讲话》传入国统区后,引起文艺界重新认真思考文坛现状及文学理论上有待解决的基本问题,论争焦点是胡风从30年代起就坚持批评文学创作的公式主义与客观主义倾向,认为概念化公式化的平庸作品的产生,根本上是由于教条主义扼杀了创作个性与精神,客观主义是左联时期从苏联传入的“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的恶果。3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入,只注重写生活趋向,忽略主体性因素发挥,为此胡风认为要强调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重新体验现实主义,关注点是从生活到作品的中介。特别是作者主体因素的决定作用,他坚持能动的“反映论”,胡风文章发表后,受到一些人责难。论争延续到40年代后期,邵荃麟,林默涵,胡绳等发表批评文章,1948年,胡风写了《论现实主义的路》进行答辩。

为您推荐

现实主义的历史命运

现实主义的历史命运 : 苏联文艺理论专著。鲍·列·苏奇科夫著。部分章节曾在1964年苏联《旗》杂志上陆续发表。1967年第1次出版单行本,此后8年之内曾再版两次,并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中译本1988年由外国文学出版社出..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美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美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 : 文艺学研究专著。鲍·伊·布尔索夫著。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1953年出版。中译本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刘宁等译,被列入“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鲍·伊·布尔索夫(..

艺术中的现实主义

艺术中的现实主义 : 艺术史和艺术理论著作。锡·芬克斯坦著。1954年出版于美国。中译本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赵澧译。锡·芬克斯坦(Sidney Finklstein,1909— ),美国现代艺术批评家,尚著有《艺术与社会》、《是..

超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

出版时间:1985-10 批判现实主义 : 欧洲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文学艺术中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文艺思潮。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尖锐化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它的进步意义在于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揭露封建制度和资本主..

现实主义

出版时间:1985-10 现实主义 : 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精确地描写现实。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的实际运用,由来已久,但明确提出这个名称的,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出版时间:1985-10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 毛泽东同志于1958年提出的我国无产阶级文艺的创作方法。这一方法要求文艺工作者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艺术方法辩证地统一起来,以革命现实主义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