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相师

不耻相师: 即互相为师。语出唐韩愈《昌黎先生集·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意谓巫祝、医师、乐师和各种手工艺师,不以相互学习为耻。以此说明士大夫之间应互相学习,不仅是同辈之间,而且是师弟子之间。相师乃根据“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实际。参见“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为您推荐

至圣先师

至圣先师: 孔子的谥号。古时立学必释典于先圣先师。汉以后皆奉孔子。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追封孔子为“褒或宣尼公”。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改称“文圣尼父”。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尊为“先师尼父”。唐太宗贞观..

幼仪

幼仪: 古代幼童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衣不帛襦袴,礼师初。朝夕学幼仪,请肄简谅。”孔颖达疏:“朝夕学幼仪者,言从朝至夕,学幼少奉事长者之仪。”明方孝儒《幼仪杂箴》提出儿童在..

传道授业解惑

传道授业解惑: 古代对教师任务的概括。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传授孔孟之道;授业,即教授儒学的“六艺经传”;解惑,即解答学生学习“道”与“业”过程中的疑问。三项任务中以传道为主导。这..

五教

师严

师严: 道尊古代教育术语。严,尊敬。谓尊师重道。《札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百世师古代教育术语。谓圣贤风范,垂世久远,为后代仿效。《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

束发

束发: 指成童。古代入大学之年。《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北周卢辩注:“束发,谓成童。”按《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郑玄注..

先生

先生: ①父兄。《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撰。”何晏集解引马融曰:“先生,谓父兄。”②对年长有德业者的尊称。《孟子·告子下》:“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焦循正义:“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