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

师道: ①师,教师;道,道理。中国古代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师”与“君”被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君师者,治之本也”(《荀子·礼论》),把教师作为教育百姓化民成俗的根本所在,认为“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礼记·学记》)。由此出发,常将“师道”并称,指教师的地位和尊师的风尚。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北宋周敦颐《通书·师友》:“先觉觉后觉,暗者求于明,而师道立矣。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②犹师法,指老师的学问体系。《汉书·匡衡传》:“望之(萧望之)奏衡经学精习,说有师道,可观览。”③为师之道,犹今之所谓“教育(学)方法。”《汉书·朱云传》:“受《易》,颇有师道。”《后汉书·桓荣传》:“皇太子以聪睿之姿,通明经义  臣师道已尽,皆在太子。”

为您推荐

正蒙

正蒙: ①用正道来启发人们的蒙昧。《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唐孔颖达疏:“能以蒙昧隐默自养正道,乃成至圣之功。”②书名。宋张载著。九卷,弟子苏昞分为十七篇。系统地阐述以“气一元论”为中心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

鲁壁

鲁壁: 特指孔子故宅之壁,在鲁国曲阜。汉孔安国《尚书·序》:“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汉书·鲁恭王传》所记略同)。宋代时在故..

开门受徒

开门受徒: 自立门户,收徒讲学,即为古代之“私学”。春秋末期,孔子倡“有教无类”,首开私学。战国中期,诸子蜂起,私学林立。汉代亦盛,《后汉书·儒林传·论》:“其耆名高义开门受徒者,编牒不下万人,皆专相传祖,莫或讹杂。”马融、..

八段锦

三师

三师: 太师、太傅、太保的合称。佐国君、教太子之官。《大戴礼记·保傅》:“昔者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此三公之职也。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

踢毽子

踢毽子: 传统体育活动之一。以鸡毛毽为多,亦有以绒线、皮毛等插于圆形底座上制成者。唐初,“沙门慧光年方十二,在天街井栏上,反踢蹀■(毽子),一连五百,众人喧竞异而观之”(《高僧传》)。至宋代,更为普及,技巧翻新。“今时小儿以铅..

早慧

早慧: 谓幼时聪明过人。《后汉书·孔融传》:“炜(陈伟)曰:‘夫人小而聪了,大必未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慧乎?’”北周庾信《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公弱龄早慧,幼学夙成。”《北史·王纮传》:“王纮对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