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与(何如)……

……孰与(何如)……:

这是文言中表示比较的固定格式。

一般用以比较人物的高下和事情的得失。其中的“孰与”、“何如”都是“怎么样”的意思,带有询问的意味。

相当于“……与……相比,谁(哪一个)……”前后可依次插入两个比较对象和比较内容。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时根据上下文省略了比较内容,仅仅剩下比较对象,则可理解为“……比……怎么样”。

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虽是询问,但已暗含说话者肯定后者的意向。

为您推荐

然:1.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样”、“如此”。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2.连词,用在分句之间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可是”,如:“然视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词尾,常用于形容..

尔:1.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们)”、“你(们)的”。如:“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2.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那(样)”。如“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3.语气助词,或表..

何……之……

何……之……:这是文言中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这么……”、“怎么(为什么)……这么……”,插入语之间是主谓关系。如:“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列子·说符》)“何秦之智而山东之愚耶?”(《战..

之: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们)”、“她(们)”“它们”,如:“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2.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或“自己”。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3.结构助..

隐讳号〔×〕

隐讳号〔×〕:表示由于某种原因作者不愿写出的字。如:“这就是说,既非‘腹地’,也非‘边疆’,是介乎两者之间,正如一个环子,一个圈子的所在,在这里倒或者也可以‘苟延性命于×世’的。”(鲁迅《中国人的生命圈》)又如:“对于个..

焉:1.第三人称代词,主要用来指代事物,也可用来代人,可译为“它(们)”、“他(们)”。如:“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利,而官与吏剖分焉。”(方苞《狱中杂记》)2.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什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