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词,或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作“又”、“又……又……”、“一面……一面……”。
如:“先生且喜且愕。”(马中锡《中山狼传》)或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作“而且”“况且”。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马说》)2.副词,相当于“将”、“将要”、“尚且”、“姑且”、“暂且”等。
如:“不出,火且尽。”(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结构助词,可译为“得”,如:“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聊斋志异·促织》)
1.连词,或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作“又”、“又……又……”、“一面……一面……”。
如:“先生且喜且愕。”(马中锡《中山狼传》)或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作“而且”“况且”。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马说》)2.副词,相当于“将”、“将要”、“尚且”、“姑且”、“暂且”等。
如:“不出,火且尽。”(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结构助词,可译为“得”,如:“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聊斋志异·促织》)
然:1.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样”、“如此”。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2.连词,用在分句之间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可是”,如:“然视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词尾,常用于形容..
尔:1.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们)”、“你(们)的”。如:“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2.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那(样)”。如“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3.语气助词,或表..
何……之……:这是文言中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这么……”、“怎么(为什么)……这么……”,插入语之间是主谓关系。如:“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列子·说符》)“何秦之智而山东之愚耶?”(《战..
焉:1.第三人称代词,主要用来指代事物,也可用来代人,可译为“它(们)”、“他(们)”。如:“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利,而官与吏剖分焉。”(方苞《狱中杂记》)2.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什么”。如:“..
被动句:文言中的被动句,经常借助于表示被动的词语。这种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用介词“于”来表示,即在动词的后面,用“于”引出施动者。例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