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

1.第三人称代词,主要用来指代事物,也可用来代人,可译为“它(们)”、“他(们)”。

如:“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利,而官与吏剖分焉。”(方苞《狱中杂记》)2.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什么”。如:“且焉置土石?”(《列子·愚公移山》)3.语气助词,常用在陈述句或疑问句末,表示陈述的语气,可译为“了”、“啊”、“呢”。如:“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春秋》:“晏子使楚”)4.词尾,用在形容词或副词的后面,构成形容词性的词。如:“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马中锡《中山狼传》)5.兼词,又叫合成字,等于“于之”(是、此、彼),有代词性质。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

为您推荐

隐讳号〔×〕

隐讳号〔×〕:表示由于某种原因作者不愿写出的字。如:“这就是说,既非‘腹地’,也非‘边疆’,是介乎两者之间,正如一个环子,一个圈子的所在,在这里倒或者也可以‘苟延性命于×世’的。”(鲁迅《中国人的生命圈》)又如:“对于个..

三段论的规则

三段论的规则:三段论推理必须遵守以下几条规则:1.中词在前提中至少要有一次周延(使用概念的全部外延)。如果中词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它就不能起到中介作用,推不出必然性结论。如:“第一外国语学院的学生都是学外语的,李刚..

同一关系

同一关系: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AB分别表示两个概念)。如:“莎士比亚”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但因对同一对象从不同方面去反映,所以它们的内涵却不完全相同。同一..

如(若、奈)……何

如(若、奈)……何:这是文言中表示疑问的固定格式。“如何”(“若何”、“奈何”)连在一起,原是“怎么”(“怎么办”、“怎么样”)的意思。“如……何”将其分拆开来,中间插入名词、代词或短语,作动词“如”(“若”、“奈..

顿号〔、〕

顿号〔、〕: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的停顿。如:“牡丹、吊钟、水仙、大丽、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秦牧《花城》)并列词语之间如果结合较紧,不用顿号,如上例中“春秋冬”。如果..

不相容的选言判断

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各选言肢相互排斥,非此即彼,只有一种可能性存在的选言判断。常用的联结词有“要么……要么……”、“或者……或者……”等。如:“不是鱼死,就是网破。”在这一选言判断中,是前者就不能是后者,是后者就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