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库厄,P. :
生于奈斯福。早期诗集《高卢的夏季》(1927)、《第三天》(1928)、《家园》(1931)、《世界上空的雨》(1933),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面临纳粹威胁的不安与恐惧。后来的诗集《这就是我们的生活》(1936)、《我要求一切》(1938)和《几百年》(1940),强调人们对社会的责任。还著有自传体长篇小说《克拉梅尔走了》(1936)和散文集《日记片断》(1950)等。去世后出版了《遗诗》(1957)和散文集《太阳的高度》(1959)。
拉库厄,P. :
生于奈斯福。早期诗集《高卢的夏季》(1927)、《第三天》(1928)、《家园》(1931)、《世界上空的雨》(1933),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面临纳粹威胁的不安与恐惧。后来的诗集《这就是我们的生活》(1936)、《我要求一切》(1938)和《几百年》(1940),强调人们对社会的责任。还著有自传体长篇小说《克拉梅尔走了》(1936)和散文集《日记片断》(1950)等。去世后出版了《遗诗》(1957)和散文集《太阳的高度》(1959)。
非洲法语文学 : 法国在19世纪末成为主要的殖民帝国,在非洲拥有大量的殖民地,除了北非被称为马格里布地区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之外,还有从西非的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原名象牙海岸)、..
本特松,F. : 生于斯科纳。他以不拘一格的文体在瑞典文坛获得盛誉。早期诗作《掷骰子》(1923)和《巴别塔的传说》(1925)为他赢得瑞典“最后一位行吟诗人”的称号。他的散文作品主要以文学和历史为题材,包括..
帕卡宁,T.R. : 生于东南部港口城市科特卡的一个劳动人民家庭,卒于哥本哈根。没有在正规学校读过多少书,主要靠自己的勤奋与好学而成为作家。1925年开始创作,最初并未引起文坛注意,直到1932年发表了长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