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内尔伏,E.A.

    斯内尔伏,E.A. :

生于赫尔辛基一个木匠家庭,卒于赫尔辛基。芬兰左派文化团体“基拉社”的成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从事芬苏和平友好协会工作而被监禁。1945年加入芬兰共产党,20世纪50年代末期脱党。此后陷入极度的悲观之中,一直居住在远离首都的偏僻地区。

长期的铁窗生活使斯内尔伏深感“做人十分艰难”。这一思想也贯穿在她绝大部分的作品中。长篇小说《巴拉瓦村的铁匠》(1939)是她的处女作,描写了一个普通劳动者一生的艰难经历。长篇小说《换来儿——瘸腿威廉》(1946)是她的代表作,深受苏联作家M.高尔基的影响,描写一个穷孩子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最后为革命献出生命的故事。这部小说之后,她还有其他小说、剧本和诗歌面世。中篇小说《同志,不要叛变》(1947)描述了她在狱中的生活,真实记录了芬兰共产党人在二战期间的艰苦处境和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心。剧本《世界尚年轻》(1952)反映了芬兰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在二战期间艰苦英勇的反法西斯主义斗争。

为您推荐

《绿草茵茵,流水潺潺》

《绿草茵茵,流水潺潺》 : 小说的标题是一句誓言,也是口头禅,这句话讽刺了长久以来原住民遭受的来自白人的背叛。白人经常用“只要青草长在水长流”这句话来保证和印第安人订立的土地条约永远有效,但他们..

霍维宁,V.

霍维宁,V. : 生于锡莫。父亲是森林主。霍维宁学的也是森林专业,毕业后从事过两年森林保护工作。1957年成为专业作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创作,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圆木》(1950)、长篇小说《偏僻地区..

伊顿,E.M.

伊顿,E.M. : 生于英国柴郡麦克尔斯菲尔德,卒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父亲是英国人,母亲为中国上海人,是一对英国传教士夫妇的养女。父母1863年完婚后返回英国,但因祖父母嫌弃、周围邻居歧视、家庭生活拮据等原..

《黑暗中的城市》

基赫曼,C.

基赫曼,C. : 生于书香门第。大学毕业后当过文学编辑和评论员。20世纪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用瑞典语写作。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当心,别迷醉》(1960),通过报纸主编对自己生存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描述,揭露和批判..

特朗布莱,M.

特朗布莱,M. : 生于蒙特利尔一印刷工人家庭。中学毕业后做过印刷厂排字工人、仓库管理员等。1959年发表剧本《火车》,作品获首届青年作者竞赛奖并被拍成电视片。从此他佳作不断,创作了大量舞台剧本,包括..

《觉醒》

《觉醒》 : 作品以性别角色与社会规范的冲突,女性灵与肉的纠结,走向独立与自我中的女性疏离与孤独为主题。小说背景是19世纪后半叶的新奥尔良及路易斯安那州沿海地区,女主人公名叫埃德娜,中心情节就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