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兴才整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锡伯文版。3万字。由《锡伯族徙迁之歌》、《婚礼之歌》、《汗腾格里颂》、《金桥》、《锡伯族打猎歌》、《悼三十四位英雄》等9篇叙事诗组成。描写18世纪60年代清朝政府抽调锡伯族官兵带着家眷从东北来新疆伊犁屯垦戍边的历程,表现锡伯人离别家乡时的痛苦、迁徙途中的磨难、坚持到底的勇气和胜利后的喜悦。作品情调高昂,富有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精神。
《徙迁之歌》
《徙迁之歌》:
管兴才整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锡伯文版。3万字。由《锡伯族徙迁之歌》、《婚礼之歌》、《汗腾格里颂》、《金桥》、《锡伯族打猎歌》、《悼三十四位英雄》等9篇叙事诗组成。描写18世纪60年代清朝政府抽调锡伯族官兵带着家眷从东北来新疆伊犁屯垦戍边的历程,表现锡伯人离别家乡时的痛苦、迁徙途中的磨难、坚持到底的勇气和胜利后的喜悦。作品情调高昂,富有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精神。
《哈尼阿培聪坡坡》:副名:哈尼族迁徙史诗。朱小和等演唱。史军超等译。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6月哈尼文、汉文对照版。32.7万字。在红河两岸哈尼族中广泛流传的传统史诗。描写哈尼族祖先曲折而漫长的迁徙历程。共7章。哈..
《民间情歌三百首》:陈子艾等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10月版。10.5万字。收录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优秀民间情歌300余首,按内容大体分为7辑:丢个石子试深浅,莲蓬结子在心里,豆角开花结成双,藤缠树来树缠藤,好花不怕霜雪打,十分..
《三牙象》:杨明熙、杨振昆搜集整理。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版。5.8万字。傣族民间叙事长诗。以贝叶经书和手抄唱本的形式在云南景谷、德宏等傣族地区普遍流传。暴君普麻大做了4个恶梦,巫师告诉他将有灾难降临,并有一..
《迷苏与勒苏》:韦以强等翻译整理。广西民族出版社1982年6月壮文版。12万字。采用壮族勒脚歌形式,叙述一家三代人的关系。母亲迷苏,年青守寡,茹苦含辛,尽心抚养刚出生三个月的孤儿勒苏。勒苏长大后,殷勤侍奉母亲。但自结婚..
《客家传统情诗》:陈炜萍等搜集整理。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10月版。9.3万字。闽西客家情歌,不少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珍品。本书选收其中的431首,按类分为7辑:唱歌要唱有情歌;手攀花树望花开;花见蜜蜂朵朵开;大风越吹花越香;有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