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套故事

    圈套故事 :

讲述者在故事中设置了一些圈套,听众在不知情的状态下发出疑问或作出回答,讲述者趁机抖出包袱。如讲述者找出四个水杯,分别代表永、不、忘、记,讲述者声称要测试听众反应速度,约定他敲哪个水杯,听众就喊出水杯代表的那个字,敲上几轮之后,他反复敲第三个水杯,大家就喊:“忘,忘,忘……”讲述人就说:“哪来这么多小狗?”或者反复敲第四个水杯,大家就喊:“记,记,记……”讲述人就说:“哪来这么多小老鼠?”

男人讲述的圈套故事偏爱以荤段子为戏谑手段,以听者的身份、名字、嗜好、身体特征等为戏谑目标。如《下面没有了》:太监要求聪明人讲个故事,聪明人说完“从前有个人”就不说了,太监追问:“下面呢?”聪明人说:“下面没有了。”以此嘲弄太监的生理缺陷。

圈套故事会诱使听者提问,而答案却是故事中的套语。如男性讲述者讲述《兔妈妈带孩子去看病》:兔妈妈为了找医院,一路求助黑兔子、灰兔子、白兔子,而救助者都会对漂亮的兔妈妈提出要求,“你让我亲一下,我就告诉你医院在哪。”故事末尾留下悬疑,当一位女性听众对此提出疑问的时候,讲述者就会说:“你让我亲一下,我就告诉你答案是什么。”

圈套故事也可能伴有相应的身体动作,如一则女性之间的戏谑故事,是以“讲述者亲身经历”来起始的。讲述者说自己曾经遇到另一位女子,因为没有得到某种好处而恼羞成怒,将一瓶会让人变成同性恋的强力香水砸在讲述者的脖子上。讲述者这时会特意强调这种香水味道特别浓烈,至今还没有消散。上当的听众俯身过来想闻闻那香味,讲述者便可以趁机亲吻听众的前额。当然,聪明的听众如果不上当,也会令讲述者的圈套落空。

圈套故事往往是聪明的讲述者或警惕的听众随机应变的产物,所以也常被归入机智人物故事或者笑话之中。

为您推荐

马原的叙事圈套

马原的叙事圈套: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马原第一个把小说的叙事因素置于比情节因素更重要的地位,他广泛地采用“元叙事”的手法,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亦真亦幻的叙事效果,形成著名的“马原的叙事圈套”. 事实上,这使他不仅致力于瓦..

圈套故事

圈套故事 : 讲述者在故事中设置了一些圈套,听众在不知情的状态下发出疑问或作出回答,讲述者趁机抖出包袱。如讲述者找出四个水杯,分别代表永、不、忘、记,讲述者声称要测试听众反应速度,约定他敲哪个水杯,..

《不怕鬼的故事》

《不怕鬼的故事》 :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宣传“不怕鬼”的意识,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撰此书,1961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出版。1958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的《毛泽东同志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

灰姑娘故事

灰姑娘故事 : 灰姑娘故事在世界各地均有流传,以灰姑娘故事为原型改编的电视剧、电影和动画片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灰姑娘已演化为大众喜爱的文化符号,美国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灰姑娘》尤为儿童所喜..

画中人故事

画中人故事 : 基本情节是:一贫穷青年男子因为特别喜爱或者帮助别人而买到或意外得到一幅美人图。他天天呼唤她(或者用其他方式表达爱慕之情),画中人出于爱慕或同情,从画中走出,与他结为夫妻,往往还会生下孩..

鬼故事

鬼故事 : 中国鬼故事是一个庞大的故事群,在民间幻想故事中居于显著位置。先秦两汉典籍中已有一些记载,魏晋时期开始显现出佛教色彩,隋唐五代后走向成熟,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衍生出许多新形态。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