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鬼的故事》

    《不怕鬼的故事》 :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宣传“不怕鬼”的意识,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撰此书,1961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出版。

1958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的《毛泽东同志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编写《不怕鬼的故事》的先声。1959年10月,《人民日报》刊登《来一个“打鬼”运动——写在不怕鬼的故事前面》,将鬼视为与共产党员敌对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提出“和鬼作斗争,把鬼消灭干净”的目标,并将其视为一场“打鬼”运动。同年,时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的何其芳接受中央书记处的任务,着手编纂《不怕鬼的故事》,亲自撰写序言。1961年1月,毛泽东两次召见何其芳,对序言的修改作出指示和补充。序文定稿后,毛泽东交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周扬、郭沫若征求意见,并要求出书的同时,将序言发表在《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上,同时将此书译成外文,先译序后译书,英译优先,并登在《北京周报》上。次月,《不怕鬼的故事》出版。

书中的故事均选编自历代志怪类笔记小说,编者通过对所选故事进行局部删减、节录,将其塑造为具有“不怕鬼”性质的讽喻故事,用以展现古代敢于骂鬼、驱鬼、打鬼、捉鬼的人物,以此佐证和传授“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打鬼”方略,亦即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方式。如《鬼避姜三莽》中姜三莽主动做鬼的行为,体现了对待敌人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耿去病》中主人公面涂黑墨退鬼的做法,体现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斗争方式。作为政治斗争的一部分,《不怕鬼的故事》尚有多种传播方式相配合,如在报纸上刊登书中的故事、将书中故事收入中学教材、出版《不怕鬼的故事》连环画、举办“无鬼论”的相声会等。

此书的编辑目的在于借古讽今,以古代的“鬼”来比喻今天的一切反革命势力。正如何其芳在“序言”中所说:“如果觉悟提高,迷信破除,思想解放,那么不但鬼神不可怕,而且帝国主义,反动派,修正主义,一切实际存在的天灾人祸,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来说,都是不可怕的,都是可以战胜的,都是可以克服的。”《不怕鬼的故事》被当作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宣传工具,受到众多官方媒体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推荐,在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中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不怕鬼的故事》共有5个主要版本。1961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一版,收录70则民间故事,供整风运动的干部阅读。同年10月出版第二版,删减为66则,由竖排繁体改为横排简体,面向大众推广。1962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张友鸾将古文译为白话,编写《不怕鬼的故事(译写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978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时,在每则故事后添加白话译文。1999年,在反迷信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再次合作,重写序言,添加至100则故事,与《不信神的故事》一同出版。

为您推荐

灰姑娘故事

灰姑娘故事 : 灰姑娘故事在世界各地均有流传,以灰姑娘故事为原型改编的电视剧、电影和动画片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灰姑娘已演化为大众喜爱的文化符号,美国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灰姑娘》尤为儿童所喜..

画中人故事

画中人故事 : 基本情节是:一贫穷青年男子因为特别喜爱或者帮助别人而买到或意外得到一幅美人图。他天天呼唤她(或者用其他方式表达爱慕之情),画中人出于爱慕或同情,从画中走出,与他结为夫妻,往往还会生下孩..

鬼故事

鬼故事 : 中国鬼故事是一个庞大的故事群,在民间幻想故事中居于显著位置。先秦两汉典籍中已有一些记载,魏晋时期开始显现出佛教色彩,隋唐五代后走向成熟,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衍生出许多新形态。传统..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

《民间故事类型索引》

《民间故事类型索引》 : 现代金荣华主编。历时28年,前身为2001年和2002年由台湾中国口传文学学会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第1集(四川、浙江、江西)和第2集(北京、吉林、辽宁、福建)。在对《中..

《故事会》

《故事会》 : 1963年7月创刊,1965年6月停刊,由上海文化出版社编辑出版。创刊之初为不定期的丛刊,共出版16辑。与之配套的故事单行本是《故事会小丛书》,共发行54本。1979年1月《故事会》复刊,同时改为双月..

故事类型

故事类型 : 为世界通行的一种民间故事研究方法。“类型”的概念最初由芬兰学者K.克隆在19世纪末提出;民间故事学中的类型源自芬兰学者A.阿尔奈于1910年在《民间故事类型》一书中对各民族民间故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