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薯说》一则

    《种薯说》一则 : 黄河〔可〕润《种薯说》:直隶沙薄之地甚多,又四五月不得雨,惟临河及有井者可以浇灌,余禾稼多受伤。南方番薯一项,明代始来自吕宋之汶莱国,遂名汶莱;又一名地瓜,由漳而泉而兴化。二三十年前,福州尚未有,今则浙之宁波、温、台皆是。盖人多米贵,此宜于沙地而耐旱,不用浇灌,一亩地可获千斤,食之最厚脾胃。故高山海泊无不种之,闽浙贫民以此为粮之半。制府方公(案:敏恪公讳观承)抚浙时,稔其利,乃购种雇觅宁台能种者二十人来直,将番薯分配津属各州县,生活者甚众。余于任无极时,以北地宜番薯,状寄家人,曾以薯藤数篚,附海艘至天津,转寄任所。盖南方剪藤尺余,用土压之,便生薯。余如南方法,结薯甚多。九月,将新发薯藤再剪压,亦结。但不久即寒冻,亟收取之,仍如南方法,藏藤为苗。至次年春,皆冻干,不可用矣。故宁台种师教以开窖藏薯,然闻坏者尚半。后余忧归,舟次德州,家人上岸,买番薯甚多而贱。问之,云四五年前,有河南、浙江粮艘带来,民间买种以为希物,今则充斥矣。细叩其藏种之法,曰:本年冬十月收起,于冬至前掘窖,如藏菜之式。将薯择其小之不中食者,带藤藏于内口,用土坯封固,仍用泥涂。至次年清明后,将土坯先折二三块,令出气。阅数日,再折开,恐骤见风易坏。将薯拉去藤,勿用刀割。将地耕好,掀培成行,将薯斜放埋之,接藤处向上,土厚三四寸。五月便可长新藤。五月杪至六月三伏内,将新藤取起,每条剪数段,每段约尺二三寸,算有七八叶便可。亦先将地耕好培行,藤苗斜插,出土二三叶以受露,此后不过加锄。至九月结薯,便可取食矣。其初载之种剪藤后,能再发,大约七八月间可再剪,栽如前法。迟至十月可掘取,即以此留窖,为新年之苗。初栽者,至二遍剪藤后,亦可食硕果矣。燕浙相距远,场师或未尽合地宜。德州接界,多聘老圃治之可耳。
案:可润,字泽夫,号壶溪,福建龙溪人。乾隆乙未进士,官至直隶河间府知府,著有《畿辅见闻录》。此篇言番薯种植利益甚详。直隶、陕西,土宜相近,可以知其利矣。因亟录之,以为吾民助。

为您推荐

一、平粥店

一、平粥店 : 救荒济急,莫如施粥。盖饥民得钱犹待买食,得米犹待举火,不如得粥即可下咽也。而昔人有以设厂煮粥为弊政者,缘米数过多,和水搀灰,半生半冷,食之适足诒〔贻〕害。又一切人工杂费,埒于薪..

《台湾府志》一则

《台湾府志》一则 : 《台湾府志》:番薯有十二德:不需天时,不冀人工,能守囤者也;不争肥壤,能守让者也;无根而生,久不枯萎,能守气者也;佐五谷,能助仁者也;可以粉,可以酒,可祭,可宾,能助礼者也;茎叶皆..

济荒要略约序

济荒要略约序 : 人生最苦饥寒岁,非大祲啼饥号寒之声,不必遍于道路,而在仁心为质者,猝遇饥寒,尚当矜怜而曲全之。况值天灾流行,则目所见不忍见,耳所闻不忍闻,而恻隐之情、救援之意,当此而漠然不一动..

《边防备览》一则

恭录《钦定授时通考》一则

恭录《钦定授时通考》一则 : 《授时通考》:甘薯,一名朱薯,一名番薯。大者名玉枕薯(《稗史类编》云:岭外名薯,有发深山邃谷而得者,重数十斤,名玉枕薯),形圆而长,本末皆锐,肉紫皮白,质理腻润,气味甘..

《南方草木》一则

《南方草木》一则 : 《南方草木状》:甘薯,盖薯蓣之类,或曰芋之类。根叶不如芋,皮紫而肉白,蒸鬻食之。产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业耕稼,惟掘地种甘薯。秋熟收之,蒸晒切如米粒,仓圌贮之,以充粮糗。是..

济荒要略缘起

济荒要略缘起 : 今夫运会随人事为转移,灾祥由人心为感召。天地无心,自然成化,不过因物付物而已。天地为万物父母,而烝民乃父母之众子也。子而贤孝则博父母之欢,自必待之以厚;子而不贤孝则干父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