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文学

    水族文学 : 水族人口28万余人(1982)。主要聚居于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贵州其他地区及广西西北部。其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通用汉文。水族文学基本上是民间口头文学。按其民族习惯的归类,分为"单歌"、"双歌"、"诘俄伢"、"调"和民间故事五大类。其中以"单歌"和"双歌"最为丰富。"单歌",是韵文体诗歌,又分"古单歌"和"单歌"两类。"古单歌"多是较长和具有神话色彩的古歌,包括开天辟地(《开天立地》)、人类万物起源(《洪水滔天》、《造人歌》、《种树歌》)等内容。"单歌"则是即兴创作的短歌以及叙事歌、人物歌、情歌等。"双歌"是散韵结合的说唱文学,亦分"古双歌"和"双歌"两类。"古双歌"是韵白交替的问答体古歌;"双歌"则是一则则说唱的寓言故事。水族"单歌"和"双歌"中的韵文,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韵律,大多是前三言、后四言为一句,或三三、四四言等相互交错。押头韵、腰韵和脚韵,读来琅琅上口。歌词长短不一。"诘俄伢"和"调"是一种理歌理词,前者多半在争辩、诉讼时用,后者是说古的言词,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这两种形式逐渐消亡,现在民间基本上不再流传。
  水族人民传统的文学活动,向来是重诗歌,轻故事,因而传说故事较少。但有些传说故事,如风物传说《铜鼓的传说》、《过端节的传说》;反抗压迫的斗争故事《宝石马》;爱情故事《金凤凰》、《龙女配柴夫》等,都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为您推荐

《水族民俗探幽》

《水族民俗探幽》:何积全主编。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30.2万字。分为导论和4个分编。导论介绍水族民俗的产生、形成及其特点;第一编经济的民俗,探讨水族物质生产、交易和运输,以及消费生活的民俗;第二编社会的民俗,探讨水..

水族文学

水族文学 : 水族人口28万余人(1982)。主要聚居于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贵州其他地区及广西西北部。其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通用汉文。水族文学基本上是民间口头文学。按其民族习惯的归类,分为"单歌"..

十六国文学

十六国文学 : 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引起匈奴、羯、氐、羌、鲜卑五个少数民族入据中原。他们先后在北中国的土地上建立政权,互相混战。在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中,以氐族苻氏和羌族姚氏所建立的前秦和后秦的文化程度..

《世界文学》

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

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 :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尤其是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开始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进而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

少数民族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兄弟民族和民族成份尚未确定的一些人 (如西藏的僜人、夏尔巴人,云南的苦聪人、克木人等)。在全国10亿多人口中,汉族人口占93.3%,各兄弟民族人口占..

畲族文学

畲族文学 : 畲族约有37万人左右(1982),主要聚居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和安徽5省80多个县市的部分地区,其中福建最多,约占一半以上。有本民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无文字,通用汉文。畲族文学主要是民间口头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