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季刊》

    《文学季刊》 : 现代文学期刊。1934年1月1日于北平创刊,至1935年12月16日停刊,共出2卷8期。每期约40万字。北平立达书局发行。主编为郑振铎、章靳以。巴金等参与编务。逾半年,在上海改名为《文季月刊》出版。1936年 6月1 日创刊号上载有文学季刊社的《复刊词》。至同年12月1日第2卷第1号即遭当局查禁,仅出7期。巴金、靳以合编。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发行。
  《文学季刊》"以忠实恳挚的态度为新文学的建设而努力"为宗旨(《发刊词》),努力发扬"五四"文学传统。作者以当时集中在北方的进步作家为主体,加上一部分上海的左翼作家。其中,清华等校出身的作家曹禺、吴组缃等,在这里崭露头角,发表了《雷雨》和《一千八百担》、《樊家铺》。所发表的重要小说作品有老舍的《黑白李》、巴金(欧阳镜蓉)的《龙眼花开的时候》(即《电》)、张天翼的《儿女们》、叶紫(陈芳)的《星》。其他的小说作者还有靳以、冰心、蹇先艾、凌叔华、芦焚、杜衡、万迪鹤、王任叔、鲁彦、荒煤、欧阳山、蒋牧良、陈白尘、艾芜、吴奚如、周文(何谷天)、萧军、萧乾、姚雪垠等。鲁迅在此发表过若干杂文。此外,散文作者何其芳、丽尼、李广田、丰子恺、沈从文,艺术风格各异,写出了《画梦录》等代表作品。诗歌作者有卞之琳、孙毓棠、臧克家、废名(冯文炳)、林庚。李健吾写有剧本《这不过是春天》等。他们的作品能反映中下层人民的生活与民族苦难。在艺术风格上,一般具有清丽、哀婉、笃实、精微、优美的特点,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该刊还注重文艺批评和文艺研究,将它们与创作混合编排。胡风(胡丰)的《张天翼论》,朱自清(朱佩弦)的《子夜》,李健吾(刘西渭)的《〈边城〉与〈八骏图〉》、《论福楼拜》,还有季羡林、王淑明的书评,朱光潜的外国美学评介,李长之对古典文学批评的研讨,郑振铎、吴晗对旧文学的重新估价与整理,都显示出刊物的创作与理论并重的特色。


  《文季月刊》则显著地偏重于创作。除保持原有的作者队伍外,新增的如茅盾、丁玲、草明、葛琴、刘白羽等,都是左翼作家。小说栏几乎成为左翼的阵地。还刊载了以鲁迅为首署名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为纪念东北沦陷五周年发表了《我们的纪念》专文,悼念过高尔基的逝世,又出刊了"哀悼鲁迅先生特辑",表明了更加激进的倾向。它还注意发挥大型刊物宜于推动长篇创作的长处,同时连载鲁彦的《野火》(后改名《愤怒的乡村》)、巴金的《春》和曹禺的《日出》等作品。其他的小说、散文作品有:罗淑的《生人妻》、张天翼的《奇怪的地方》萧红的《牛车上》、沈从文的《萧萧》、芦焚的《里门拾记》、陆蠡的《竹刀》等。在鲁迅和革命文学运动的影响下,为广泛团结不同政治倾向和艺术流派的作家做出了贡献。

为您推荐

《电视剧艺术》(季刊)

《电视剧艺术》(季刊) : 上海电视台主办的文艺季刊。主要发表优秀电视连续剧、单本剧、短剧、小品的文学本以及国外优秀电视剧评稿,强调真实性、文学性、可读性与新颖性。刊物还以一定篇幅发表电视..

散文季刊

出版时间:1989-10 散文季刊 : 文学刊物。1984年1月20日创刊于台北市。由散文季刊社发行,号角出版社出版。这本刊物是由年轻的散文家陈铭磻出资,联合一群青年作家筹划出版。陈铭磻的 《发刊辞——散文的天》表明..

参考工作季刊

参考工作季刊:1960年创刊,美国图书馆协会编辑出版,一种着名的专门研讨参考工作及评介工具书的期刊。该刊内容涉及图书馆成人服务的各个方面及各类型图书馆不同层次读者有关参考咨询的问题,辟有咨询难题、工具书评论、资料..

中国书目季刊

读书季刊

读书季刊:1935年6月1日创刊,中国文化建设协会北平分会编辑。出第二卷时迁南京,改由读书季刊社编辑。1936年3月停刊。是一份水准较高的读书辅导刊物。社会名流撰写的文章占有一定篇幅。陈立夫的论文在创刊号有《读书运动..

图书季刊

图书季刊:1934年3月创刊,1948年12月停刊,中间曾因抗战时局而休刊3年。季刊。北平图书馆编辑,国际联盟世界文化合作中国协会出版。旨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宣传“国粹”。内容基本以介绍、评论古籍、史学着作为主,辟有《专着》..

《文学季刊》

《文学季刊》 : 现代文学季刊。1934年1月1日于北平创刊,至1935年12月16日停刊,共出二卷8期。主编为郑振铎,章靳以、巴金等参与编务,《文学季刊》作者以当时集中在北方的进步作家和上海的左翼作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