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文学

    佤族文学 : 佤族有29万余人(1982),居住在云南省西盟、沧源等县。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1957年创制了新文字。文学主要是口头文学,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民歌、寓言、童话、谜语、谚语等,都以口头传承得以保存。在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起源的众多创世神话中,《西岗里》影响较大。《西岗里》有两种解释,西盟一带的佤族释"西岗"为石洞,"里"佤语为"出来",即人类是从石洞里走出来的;沧源、澜沧一带佤族释"西岗"为葫芦,认为人类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西岗里》神话叙述了利吉神和路安神造天地、日月、万物、人类的过程,也叙述了谷种、房屋和火的起源以及剽牛、砍人头祭神灵的古老习俗。《西岗里》不仅是开辟神话,而且具有佤族文化史研究的价值。
  佤族也有叙事长诗,如《岩惹惹木》,但不多见。《岩惹惹木》运用佤族传统诗歌的排比与对衬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一些比喻十分生动形象。
  民歌中,劳动歌、习俗歌、情歌十分丰富。
  佤族文学中动植物故事独具特色,多有教育意义。例如:《荞麦秆为什么是红的》、《一只好胜的虎》、《尖嘴老鼠和啄木鸟》等,不仅情节动人,而且寓意深刻。这些短小精悍的故事通过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生长或活动规律,采用拟人化手法,抨击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不劳而获、损人利己、狂妄自大等思想行为,赞美勤劳勇敢、大公无私、谦虚谨慎等高尚品德,深为佤族人民所喜爱。
  近代佤族文学有不少表现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故事。例如:《偷渡滚弄江》、《炉房银厂的斗争》、《愚蠢的英国兵》等。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与事件大都是真人真事,这种新故事反映了佤族人民反对侵略,捍卫祖国边疆的英勇斗争精神。

为您推荐

佤族机智人物故事

佤族机智人物故事:佤族民间故事的一个门类。有达太的故事、岩江片的故事、岩坎的故事等。故事主人公都是劳动者。达太的故事有《土官戴“帽子”》、《沙子着火》、《锄棉田》、《“天亮了”》、《打猎》、《械斗》等。..

佤族孤儿歌

佤族孤儿歌:佤族民歌的一种。广泛流传于佤族地区。生动地刻画了孤儿的苦难和遭受的残酷压榨,描绘了一幅幅孤儿的血泪图。在一首孤儿歌中描写了这样的情节:阿妈头天生下孩子,第二天就害病死去;孩子刚刚会走路,又死了阿爹。结..

佤族情歌

佤族情歌:佤族民歌的一种。佤族青年男女在“串姑娘”时,用它互述爱慕之情。其曲调、韵律、字数固定,内容则因人、因事、因地而异,即兴创作,但开头第一段固定沿用远古传下来的词句。例如流传十分广泛的《麻栗果叶》的开头四..

佤族文学

土族文学

土族文学 : 土族约15万人(1982),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簇自治县,以及甘肃天祝、永登等县。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用汉文。1979年制定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

土家族文学

土家族文学 : 土家族约283万人(1982),主要居住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文字,通用汉文。其文学源远流长,属巴蜀文化系统。《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武王伐纣,"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

汉代文学理论批评

汉代文学理论批评 : 汉代的文学批评比先秦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时随着学术文化的繁荣,文史哲等部门进一步划分而成为独立的领域,对文学的认识也有所提高。汉人称学术为"文学",称词章为"文章";"文章"的概念已较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