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文艺

    民族主义文艺 : 一种文学主张和派别。1929年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制定"三民主义的文艺政策",推行所谓"党治文化"。1930年,面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兴起,国民党的上海市党部组织了一批政客和文人王平陵、朱应鹏、范争波、黄震遐等,提倡"民族主义文艺运动"。他们先后发行《前锋周报》、《前锋月刊》等,并于1930年 6月发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宣言把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与"保持残余的封建思想"的文艺列为"两个极端的思想",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将使新文艺"陷入必然的倾圮"。提出要突破"新文艺的危机",就要努力于"中心意识底形成"。而他们所说的"中心意识",或所谓"文艺的最高意义",就是民族主义。同年 8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执委会在《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新的情势及我们的任务》的决议中,揭露民族主义文艺的反动本质,指出这一文艺派别乃是"法西斯蒂组织"。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茅盾、鲁迅、瞿秋白等相继撰文予以批判。茅盾在《“民族主义文艺”的现形》中,指出"他们的所谓`民族`实在只是统治阶级;......他们所谓`民族的利益`,就是统治阶级的利益"。鲁迅在《"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命运》中,指出它是帝国主义殖民政策下的流氓政治所产生的流尸文学,对于帝国主义"是有益的,这叫做`为王前驱`"。鲁迅分析了黄震遐的《陇海线上》、《黄人之血》和邵冠华等人的作品,指出他们"根本上只同外国主子休戚相关"。瞿秋白在《屠夫文学》(后改名《狗样的英雄》和《青年的九月》等文里,也对这些人及其作品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揭露了"民族主义文艺"的虚假性。

为您推荐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1930年3月左翼的成立引起国民党宣传部门的恐慌,于是由潘公展,朱应鹏,召集王平陵,黄震遐,范争波,傅彦长等发动了“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出版《前锋周报》《前锋月刊》,在宣言中提出要铲除“多型的文艺意识”,统..

民族主义文学

民族主义文学: “民族主义文学”是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前期的属于国民党的一个文学派别,由潘公展、王平陵、黄震遐等上海市党部委员、国民党文人、军官组成,发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鼓吹要建立“文艺的中心意识”、..

民族主义文艺

民族主义文艺 : 出现在30年代初的一种反动文学主张和运动。1930年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日益发展壮大的形势下,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组织了一批政客和文人王平陵、朱应鹏、范争波、黄震遐等,提倡“民族主..

“民族主义文学”

民族主义文艺

民族主义文艺 : 一种文学主张和派别。1929年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制定"三民主义的文艺政策",推行所谓"党治文化"。1930年,面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兴起,国民党的上海市党部组织了一批政客和文人王平陵、朱应鹏、范争..

民间文艺学

民间文艺学 : 研究人民群众创作和传承的口头文学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类民间文学作品进行理论的探索和阐明,或对它理论的历史进行清理和论述。中国民间口头文学十分丰富,论述它的收集、整理工作也是这门..

《民间文艺集刊》

《民间文艺集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民间文艺丛刊。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主办。1950年11月创刊,1951年9月因抗美援朝停刊,共出三期。以发表民间文学理论研究文章为主,兼发表民间文学优秀作品。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