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文学”

“民族主义文学”:

国民党倡导、扶持的反动文学。为与日益壮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相对抗,1930年6月由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纠集的一批提倡过象征主义的诗人,专写文坛花絮的文贩,以至于政客、军官、特务等,发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提出所谓“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其代表人物有王平陵、傅彦长、朱应鹏、范争波、黄震遐等人,先后创办《前锋周报》、《前锋月刊》、《现代文学评论》等刊物。“民族主义文学”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鼓吹“文艺的最高意识,就是民族主义”,其实质是要把文艺统一于国民党法西斯主义的“民族意识”。其创作少得可怜,仅有黄震遐的《陇海线上》、《黄人之血》之类拙劣之作。这一文学运动曾受到鲁迅、瞿秋白、茅盾等左翼作家的严正批判,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为您推荐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1930年3月左翼的成立引起国民党宣传部门的恐慌,于是由潘公展,朱应鹏,召集王平陵,黄震遐,范争波,傅彦长等发动了“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出版《前锋周报》《前锋月刊》,在宣言中提出要铲除“多型的文艺意识”,统..

民族主义文学

民族主义文学: “民族主义文学”是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前期的属于国民党的一个文学派别,由潘公展、王平陵、黄震遐等上海市党部委员、国民党文人、军官组成,发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鼓吹要建立“文艺的中心意识”、..

民族主义文艺

民族主义文艺 : 出现在30年代初的一种反动文学主张和运动。1930年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日益发展壮大的形势下,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组织了一批政客和文人王平陵、朱应鹏、范争波、黄震遐等,提倡“民族主..

“民族主义文学”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改良刍议》:胡适作的提倡文学改良的论文,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第2卷第5号。论文认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即:“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无产阶级文学运动

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创造社、太阳社等作家倡导的把文学活动和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结合起来的新的文学运动。从1928年1月起,这两个社团的成员在《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倡导这一..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全国文学艺术团体的联合组织。它是在1953年9月召开的第二次文代会上由原来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改组而成的。它的任务是团结、动员和组织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