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 :

起源于“说话”伎艺。“说话”伎艺的源头在本土的杂戏之中。“话本”即“话柄”——谈话的资料,后引申作曲折离奇的事情,又借用作“说话”艺人“说话”、戏曲(诸宫调、傀儡戏、杂剧)艺人演出所用的底本等。

“说话”伎艺虽早已出现,有人甚至上推至周代,但真正的话本小说则滥觞于唐,今存的《庐山远公话》《韩擒虎画(话)本》等,是唐代话本小说的留存。至宋代,“说话”伎艺繁盛,“说话”艺人伎有专攻,籍载有“四家”之分。小说、讲史、说经为其中的三家,第四家以籍载不明,且并无实证留存,故莫衷一是(或谓即“合生”)。有学者主张,其时的说话家数,实惟上述“三家”。

“话本”单指宋元“说话”艺人“说话”时使用的底本,不甚科学,只是约定俗成,学界沿用至今。亦有人主张用“市人小说”代替它。话本小说有相对固定的艺术形式,一般有入话,亦作“头回”(或代以诗词赋),正话(故事情节的主体,一般韵散相间,还有“话说”“说话的”“却说”“闲话少说”之类套语),结尾诗词。长篇的话本小说,则篇中分回有目。

宋元的“说话”伎艺,思想、艺术水平都颇高。收在《清平山堂话本》(清平山堂刻《六十家小说》中的部分著作)等之中的是“小说”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新编五代史评话》和收在《全相评话五种》之中的是讲史话本;《庐山远公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是说经话本。这些小说虽有经后人润色删改的,但基本上保留了原始状态。其中的小说话本,实已达这种文学样式的巅峰。

至明清,话本小说虽不绝如缕,如保存在“三言”“二拍”中的明代部分小说、《清平山堂话本》中的个别小说,清代石玉昆的《忠烈侠义传》《清风闸》等,留存最多的则是为由文人模拟“说话”伎艺形式而创作的“拟话本小说”,如“二拍”中的一些小说(《怒沉百宝箱》)以及《型世言》《十二楼》《豆棚闲话》等。


为您推荐

《话本选》

《话本选》:吴晓铃等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3月版。57.9万字。2册。从《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西湖二集》、《石点头..

《宋元小说话本集》

《宋元小说话本集》:欧阳建等编订。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版。59.5万字。2册。采用罗烨《醉翁谈录》的分类方法,收录灵怪类14篇,烟粉类6篇,传奇类17篇,公案类12篇,朴刀类1篇,杆棒类2篇,神仙类6篇,妖术类1篇,其他类8篇,共67篇。..

《话本与古剧》

《话本与古剧》:谭正璧着。谭寻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4月版。23.6万字。共收论文16篇。分上、下2卷。上卷为“话本之部”,收入《宋元话本存佚综考》、《宋人小说话本名目内容考》、《宝文堂藏宋元明人话本考》、《..

《话本小说概论》

宋元话本②

宋元话本 : 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包括小说、讲史、说经和合生等说话艺人的底本。但诸宫调、影戏、傀儡戏的脚本也可称作话本,也有人把明清人摹拟小说话本而写的短篇白话小说统称为话本。话本小说是宋元..

话本②

话本 : 我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起源于唐代人的“说话”,也称作“话”,盛行于宋代,是说话艺人讲故事的底本。话本多数以叙说为主,中间穿插一些诗词,也有以唱词为主的。据《都城纪胜》记载,影戏、傀儡戏的演出底本,原来..

清平山堂话本②

清平山堂话本 : 话本小说集。明代洪楩编印。全书分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6集,每集10篇,总名为《元十家小说》。今共存27篇,其中5篇残缺,以后又发现残文2篇。《清平山堂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