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 :

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第一个高峰期是六朝。唐、宋、元、明四代,虽相续不绝,但总体成就不高。

清代是志怪小说的第二个高峰期,其发展历程,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顺治(1644~1661)、康熙(1662~1722)、雍正(1723~1735)年间为第一阶段,有王晫《广闻录》、钮琇《觚剩》、景星杓《山斋客谭》等,而以《觚剩》较为出色。《觚剩》是钮琇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其特点是兼容志怪小说、轶事小说和传奇小说,表明清初作家对于这几类文体的区别不甚留意。

乾隆(1736~1796)、嘉庆(1796~1820)年间为第二阶段,有章孝基《雷江脞录》、袁枚《子不语》、徐昆《柳崖外编》、兰皋居士《无稽谰语》、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等。这是志怪小说的极盛期,代表其创作成就的主要是袁枚《子不语》、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凡34卷,含正集24卷,续集10卷。因元人说部中有同名者,袁枚后将该书改名为《新齐谐》。但元人说部中之《子不语》今已不存,故学者们仍多用《子不语》称之。有乾隆五十三年(1788)随园刻本、嘉庆二十年(1815)美德堂刻本等。袁枚赋性通脱,所叙怪异之事具有浓郁的民俗情趣,生气盎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评曰:“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然过于率意,亦多芜秽,自题‘戏编’,得其实矣。”纪昀是清代影响巨大的子部小说理论家,他将志怪小说划入子部,在写法上多托狐鬼以抒己见,以睿智而充满理趣见长。其《阅微草堂笔记》代表了清代志怪小说的最高成就,也是志怪小说在经历了唐宋元明的长期徘徊后再度辉煌的标志。

道光(1821~1850)以来为第三阶段,有吴炽昌《客窗闲话》、谢堃《雨窗记所记》、俞樾《右台仙馆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的仿作在这一时期居于主导地位,其中较为出色的是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惟狐鬼渐稀,人间故事所占比重偏大,与《阅微草堂笔记》有所不同。“他如江阴金捧阊之《客窗偶笔》四卷(嘉庆元年序),福州梁恭辰之《池上草堂笔记》二十四卷(道光二十八年序),桐城许奉恩之《里乘》十卷(似亦道光中作),亦记异事,貌如志怪者流,而盛陈祸福,专主劝惩,已不足以称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

为您推荐

轶事小说

轶事小说 : 中国古代的轶事小说,第一个高峰期是六朝,以《世说新语》等作品为代表,第二个高峰期是宋代,偏于表达日常生活的理性和智慧。清代轶事小说的总体成就逊于宋代,而超过元、明两代。主要包括世说体..

《小说新报》

《小说新报》 : 月刊。1915年3月创刊于上海,乃国华书局目睹《小说丛报》之盛况而邀李定夷创办,二者实为“一对孪生小说月刊”(刘铁冷《民初之文坛》,《永安月刊》第93期),1921年1月出版至第6卷第12期停刊,19..

《小说丛报》

《小说丛报》 : 月刊,第4卷第5期始颇有衍期,最后2期间隔达5个月之久。1914年5月1日创刊于上海,1919年5月20日出版第4卷第9期后停刊,共出版44期(包括周年纪念增刊1册)。第1~22期、第4卷1~6期徐枕亚主编,第3卷吴..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

《中华小说界》

《中华小说界》 : 月刊。1914年1月1日创刊于上海,中华书局发行,1916年6月1日停刊,共出版30期。主编沈瓶庵。该刊以“作个人之志气”“祛社会之习染”“救说部之流弊”作为宗旨(《中华小说界发刊词》,《中..

《小说时报》

《小说时报》 : 月刊,颇多有衍期。狄葆贤《时报》系期刊。宣统元年九月一日(1909年10月14日)创刊于上海,有正书局发行,1917年11月出版第33期后停刊,另1912年出版第1次《临时增刊》。陈景韩、包天笑、毕倚虹..

《中外小说林》

《中外小说林》 : 旬刊。光绪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1906年10月16日),《中外小说林》的前身《粤东小说林》创刊于广州;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十一日(1907年6月21日)迁香港出版,更名《中外小说林》;自十二月五日(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