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主题之争

《赤壁》主题之争 : 杜牧有《赤壁》咏史绝句,曰:“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许��批评杜牧不问社稷安危,只为二乔的命运担心,说杜牧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彦周诗话》)纪昀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许��没有领会诗人的用意,写二乔正是借以表明赤壁一战与东吴存亡息息相关。他说:“(许��)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孙策妇,小乔,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变其词耳。顗遽诋为秀才不知好恶,殊失牧意。”(《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五)另一种意见,认为诗中对周瑜有所讥讽,说周瑜只不过是侥幸胜利而已。薛雪说:“言公谨军功止借东风之力,苟非乘风力之便,以破曹兵,则二乔亦将被虏,贮之铜雀台上。”(《一瓢诗话》)王尧衢云:“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古唐诗合解》)何文焕云:“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彦周未免错会。”(《历代诗话考索》)沈德潜则以为此诗流于轻薄,因此对诗家盛赞此诗表示不解:“牧之绝句远韵远神,然如《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近轻薄少年语,而诗家盛称之,何也?”(《唐诗别裁》卷二十)冯集梧在注中引用许��之语后,驳之曰:“按:诗不当如此论,此直村学究读史见识,岂足与语诗人言近指远之故乎?”(《樊川诗集注》卷四)

为您推荐

《火烧赤壁》

《火烧赤壁》:康重华口述。李真、张棣华整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版。53万字。扬州评话康派《三国》代表作。全书9回:孙权决计破曹操、周瑜兵逼三江口、赴军宴关羽施威、群英会蒋干中计、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

念奴娇·赤壁怀古

出版时间:1985-10 念奴娇·赤壁怀古 : 宋代苏轼的词。《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等。双调。上片九句,下片十句,共一百字。上片第二、四、七、九句和下片第三、五、八、十句押仄声韵,而且常用入声韵。《..

赤壁赋

出版时间:1985-10 赤壁赋 : 宋代苏轼的文赋。作于元丰五年 (1082) 。当时,作者任黄州团练副使已二年多,曾数次游黄州赤壁。七月十六日写了《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又写了《后赤壁赋》。因此,《赤壁赋》也叫《前赤..

《赤壁》主题之争

无主题变奏

无主题变奏 : 短篇小说。徐星著。发表于《人民文学》1985年第7期。主人公“我”中学毕业后分配在饭馆里当服务员,是个现代青年。“我”既是个“没出息的”“搞不清自己是什么,该要什么,而且什么也无所要求的人”,但又..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词。苏轼豪放词中的代表作,是作者被贬官黄州的第三年,神宗元丰五年(1082)六月游览黄冈城外赤壁时所作。开章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擎天巨笔破云而落,使人既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

赤壁鏖兵

赤壁鏖兵:赤壁:地名,在今湖北蒲圻县西北;鏖áo: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后用以比喻经过苦战,取得胜利。元•无名氏《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