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出版时间:1985-10

赤壁赋 : 宋代苏轼的文赋。作于元丰五年 (1082) 。当时,作者任黄州团练副使已二年多,曾数次游黄州赤壁。七月十六日写了《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又写了《后赤壁赋》。因此,《赤壁赋》也叫《前赤壁赋》。文中先写作者与客人乘船夜游赤壁,描写了江上的景色,以及泛舟、饮酒、唱歌和客人吹箫的情景。然后主要写主客问答:苏轼问客人,他的箫为何吹得那样悲悲凉,客人说明了原因,其中表现了客人对人生短促的感叹。接着,苏轼就眼前景物发表议论,从事物的变与不变提出了物我无尽的命题; 同时说明物各有主,而清风明月是你我共同享受的。从这段议论看,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旷达的。当然,这种旷达的背后,也隐藏着他失意后的精神苦闷。最后以客主畅饮、入睡作结。这篇赋主要是议论,也有抒情,而这些都是和写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写景也不离赤壁一带的江上风光,而对江上风光的描写,则很出色。这篇赋也是名作。







为您推荐

《火烧赤壁》

《火烧赤壁》:康重华口述。李真、张棣华整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版。53万字。扬州评话康派《三国》代表作。全书9回:孙权决计破曹操、周瑜兵逼三江口、赴军宴关羽施威、群英会蒋干中计、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词。苏轼豪放词中的代表作,是作者被贬官黄州的第三年,神宗元丰五年(1082)六月游览黄冈城外赤壁时所作。开章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擎天巨笔破云而落,使人既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

赤壁鏖兵

赤壁鏖兵:赤壁:地名,在今湖北蒲圻县西北;鏖áo: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后用以比喻经过苦战,取得胜利。元•无名氏《两..

前后《赤壁赋》

《古战场蒲圻赤壁论文集》

《古战场蒲圻赤壁论文集》:蒲圻赤壁古战场保护开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版。32.9万字。所收文章从历史学、历史地理学、军事地理学、考古学等学科对古战场赤壁究竟在何处进行了认真研讨..

《赤壁战地考》

《赤壁战地考》:贺亚先等着。武汉出版社1990年7月版。13万字。关于赤壁古战场遗址的学术争鸣集,主要收入湖北省两次《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有关论文和会后部分学者的文章。这些文章从史料发掘和视角拓展入手,在军事学、..

《赤壁图》

《赤壁图》 : 武元直作。纸本,墨笔。纵50.8厘米,横136.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是以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元丰五年(1082)月夜泛舟赤壁为题的山水画。作者采用长卷形式,描绘赤壁的山光水色。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