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归彦造像记(书法)

高归彦造像记(书法):

【简介】:

全称《高归彦造白玉释迦像》。东魏武定元年(543)四月刻。正书。二十七行,行七字,有方界格。民国十年河北定县料敌塔前出土,后移衆春园中。此刻字迹完整,笔道淸晰,似新发于硎,造像中极爲罕见。上海艺苑眞赏社有珂·版影印本。《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高归彦造像记》倘没有标上东魏武定元年,我们眞可以认爲是隋唐以降的产物了。作者似乎遗世独立,不受时尙的任何影响,衆人皆醉我独醒。无论在用笔的精细上、结构的精巧上、章法的精製上讲,此碑都可直接跻身入隋唐的大家书作之中。魏碑走到这一步,已经紧紧地与初唐书风融合在一起,而且是这样的默契和谐调。此碑笔致圆熟,气色秀润,笔调意和,是不外露锋芒而内涵筋骨的佳作。作者用笔过程中的轻重转换很灵巧,过渡了无痕迹。与某些同期作品相比,优点在于变化。如“凭”字中的九个点,集于一字之中,按以往的魏书,只能处理成三角形,笔调单一。而这九个点是无一相似的,呼应、顾盼,极尽能事。《兰亭序》有二十余“之”字无一相似的佳话,此碑虽爲楷书,变化尤大,随处可见,作者已达到了自如的高度。如果说有一点不足的,就是撇划的笔力稍弱,有一种弱不禁风感。但统观全篇,欣赏再三,我们深爲作者的纯熟技巧折服。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开放型的书家,他所吸收的和表现的,在作品的字裏行间,都不愧爲上乘。

为您推荐

郄盖祑铭(书法)

郄盖祑铭(书法):【简介】: 全《兴和二年闰月二十一日齐州太原郡祝阿县安东将军前山荏县令郄盖祑铭》刻于东魏兴和二年(540)。正书。五行,行七字。铭后四行,界格如新,平滑无迹,盖当时未刻。淸末山东福山出土。赵万里辑入《北..

菀贵妻造像记(书法)

菀贵妻造像记(书法):【简介】: 东魏兴和四年(542)五月刻。正书。十行,行四·至六字不等。《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我们褒扬《始平公》一类可以代表北魏书法特徵的作品时,并不等于无视另一类在北魏书法中同样..

僧受爲亡师造像记(书法)

僧受爲亡师造像记(书法):【简介】: 东魏天平二年(535)五月刻。正书。五行,行四至八字。在河南巩县石窟寺。《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僧受爲亡师造像记》的欣赏,可以和《皆公寺比丘道休造像记》相比较观赏。..

李慧珍造像记(书法)

胡伯乐玉戟铭记(书法)

胡伯乐玉戟铭记(书法):【简介】: 东魏兴和三年(541)三月刻。正书。五行,行一至九字不等。12.2×16.8cm。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赏析】: 观此作,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大璞不雕的果敢精神,似乎一丁点儿的羁绊也..

范思彦砖誌(书法)

范思彦砖誌(书法):【简介】: 全称《嬴州河涧郡中水县民范思彦铭》。东魏兴和三年(541)二月刻。正书。五行,行二至十字不等。31×33.5cm。河南安阳出土。曾归绍兴范氏。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赏析】: 魏..

李显族造像记(书法)

李显族造像记(书法):【简介】: 全称《长乐太守李次李显族百余人造像》。亦称《李氏合邑造佛像碑颂》。东魏兴和四年(542)十月刻。正书。二十五行,行三十四字。后题名二行,上像左右各一行。阴侧均有题名。淸光緖末年河南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