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悦墓誌(书法)

赫连悦墓誌(书法):

【简介】:

全称《魏故使持节鎭北将军都督建衮华三州诸军事华州刺史睪平县开国伯赫连公墓誌铭》。北魏普泰元年(531)七月刻。正书。三十行,行三十字。68×67cm。一九三五年河南洛阳北王村出土。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赏析】:

欣赏书法,字大者如登临绝顶而观山河,字小者如科头趺坐而参禅机。像《赫连悦墓誌》这样的小眞书,必须静观默察,由省而化,化而悟,最后能使人心神超越世俗的障碍,达到忘我的虚和境界。所谓禅心似月。这帧墓誌的韵致淸腴自然之趣,确有出尘之感。

佛名“如来”,如者,如实之谓也,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

“书者如也”。书如其人,先入其人之内,后出其人之外之谓也。所以书法即其人的才、学、识、情之外现之美,如实,则自然朴实,不实则纠缠矫情。明乎此,则美与不美的分界,便判若泾渭。然则,欣赏者亦必同时具有近似的水平,然后能参之,省之,化之,悟之。而悟,则必须在长期实践经验的叠积高台上方能得到。所谓“顿悟”,实是一生苦行的结果。历经山穷水尽,而后豁然开朗,突现柳暗花明,此境仿彿似之。而博学多能,由博返约,一以贯之的眞知灼见,则是顿悟契机获得的关键。这就是如实之道而来,入其内而出其外的实质所在。

《赫连悦墓誌》的字距和行距几乎相等,整齐工正而行款緻密。刘熙载《书槪》说:“密而神入”。确有内涵充实,外表和平,似平常而实博大精深,似超凡而又不遁世避俗。

所以,“禅心似月”、“出尘之感”者,是顿悟之初;而“割肉喂鹰”,“捨身饲虎”者,才是顿悟之后的解脱,即精神昇华之后。中华民族的伟大献身精神,在这裏是否与佛旨有共通的因缘?《赫连悦墓誌》当有所示之。

为您推荐

元子永墓誌(书法)

元子永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故鎭军将军豫州刺史元使君墓誌》。北魏永安元年(528)十一月刻。正书。二十行,行二十字。44×44cm。一九二六年河南洛阳北陈庄村出土。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

邢安周造像记(书法)

邢安周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普泰二年(532)七月刻。正书。十七行,行四至九字。《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我们把公元五三二年的《邢安周造像记》和公元四〇五年的《爨宝子碑》摆在一块,这两件相距一百余..

慧双造像记(书法)

慧双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永安三年(530)七月刻。正书。十六行,行二十字。文下题名十一行,像旁有小字题名四行。额阳文篆书九字。旧在河南武陟林村崇宁寺。后移城内东街吴公祠马神庙。《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

杨阿眞造像记(书法)

唐耀墓誌(书法)

唐耀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故持节左将军衮州刺史邹县男唐使君墓誌》。北魏永安元年(528)十一月刻。正书。二十一行,行二十三字。41.3×40.5cm。一九二〇年河南洛阳马沟村出土。曾归三原于右任。现藏陕西西安碑林..

元毓墓誌(书法)

元毓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故使持节衞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赵郡宣恭王墓誌铭》。北魏建义元年(528)七月刻。正书。二十一行,行二十一字。53.3×54.5cm。盖篆书“魏故宣恭赵王墓誌铭”九字。一九一五年河南洛阳..

路僧妙爲亡夫造像记(书法)

路僧妙爲亡夫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普泰二年(532)四月刻。正书。十四行,行五字。淸王昶《金石萃编》:“高四寸,广一尺八分”。曾归徐积余。《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赏析】: 像一幅图画,竹叶摇曳,竹枝婆娑,很有一种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