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安周造像记(书法)

邢安周造像记(书法):

【简介】:

北魏普泰二年(532)七月刻。正书。十七行,行四至九字。《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我们把公元五三二年的《邢安周造像记》和公元四〇五年的《爨宝子碑》摆在一块,这两件相距一百余年的作品有许多相同和逈异之处,大大地提起了我们的兴趣。若说相似,二者结体都是方正,运用方笔,一字一格,章法井然,这是我们初见时的起码印象:它们何等相似。待细细把玩之后,这些皮表的相似之处逐渐隐到了幕后,而逈异逐渐地鲜明起来。《爨碑》还带有浓郁的隷意,如横画上的飞燕,捺笔的波磔。这些延伸笔画无拘无束,活泼飞动。《邢碑》也有这种表示,但已微弱残存,纯然楷法佔了上风。我们看最富特色的“辶”,在《爨碑》中隷意盎然,凖确的讲是简书风味;而《邢碑》,已是楷法的一波三折,体例不一。造型上也有不同,《爨碑》偏于扁方,《邢碑》形体稍长,《爨碑》结体奇巧跌宕,天眞之趣油然而生。《邢碑》虽端庄,但嫌拘谨,笔画未尽便收,同时也缺乏一种醇醨深厚的意味。

《爨碑》是远胜于《邢碑》的,但《邢碑》仍不失爲魏书中的佳作,作者已经掌握了书写技巧,细腻而认眞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得法的创作,显示着作者走上了大道。

为您推荐

元子永墓誌(书法)

元子永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故鎭军将军豫州刺史元使君墓誌》。北魏永安元年(528)十一月刻。正书。二十行,行二十字。44×44cm。一九二六年河南洛阳北陈庄村出土。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

慧双造像记(书法)

慧双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永安三年(530)七月刻。正书。十六行,行二十字。文下题名十一行,像旁有小字题名四行。额阳文篆书九字。旧在河南武陟林村崇宁寺。后移城内东街吴公祠马神庙。《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

杨阿眞造像记(书法)

杨阿眞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普泰二年(532)三月刻。正书。二行,首行二十字,次行十字。题名三列。首列三行,次列五行,三列三行。曾归长白端方。《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赏析】: 石花如波如云,把许多线条都咀遏或化得..

唐耀墓誌(书法)

元毓墓誌(书法)

元毓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故使持节衞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赵郡宣恭王墓誌铭》。北魏建义元年(528)七月刻。正书。二十一行,行二十一字。53.3×54.5cm。盖篆书“魏故宣恭赵王墓誌铭”九字。一九一五年河南洛阳..

路僧妙爲亡夫造像记(书法)

路僧妙爲亡夫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普泰二年(532)四月刻。正书。十四行,行五字。淸王昶《金石萃编》:“高四寸,广一尺八分”。曾归徐积余。《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赏析】: 像一幅图画,竹叶摇曳,竹枝婆娑,很有一种疏..

张神远造像记(书法)

张神远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魏永安三年(530)五月刻。正书。十七行,行四字。旧在山东临淄城西北施福寺,曾归潍县陈介祺。《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赏析】: 这件横披字距紧衔行距宽畅,各自疏密又不均匀,作者是以字裁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