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燮造像记(书法)

元燮造像记(书法):

【简介】:

全称《安定王元燮爲亡祖等造像记》。北魏正始四年(507)二月刻。正书。十三行,行九字。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南壁。龙门造像二十名品之一。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集评】:

康有爲《广艺舟双楫》:“《元燮造像》如长戟修矛,盘马自喜。”

【赏析】:

在艺术史的归类及一般艺术总结中所遇到的一些情况,往往会出现对作家毫不留情的嘲弄。我们以往以爲造像题记中的随意手法-毕竟只能列爲是一般现象,但它远远不是所有造像的总结。而《元燮造像》的出现似乎正是有意与我们做对的例子。

这是一块郑重其事的碑刻,但这并不仅表现在书写者的态度上,而是在于书写者那高超的技巧上。

作者看起来深谙隷书笔法之奥,旣以圆笔属石见出飘扬的波折,却并不排斥略显方正的魏碑笔法。而且时见行流水般的洒脱,这同时也是极易误会观者视觉判断的一种体态,看起来它欹侧不正,身躯偏斜,笔画出轨。但是,我们只要对其静静体味,就会发现由于作者高度控制能力带来的某些妙处。

笔画过度的伸展使它逸出作爲方块框形的严格束缚而走向正三角外形。看似略不经意,由于技巧的精深抹去了痕迹。整个碑在盎然的错落中见出了主体的匠心。

为您推荐

元继妃石婉墓誌(书法)

元继妃石婉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尙书江阳王次妃石夫人墓誌铭》。北魏永平元年(508)十一月刻。正书。十八行,行二十字。57×59cm。淸宣统元年(1909)河南洛阳张羊村出土。曾归邑人张氏、常熟曾炳章、番禺陈渔春..

法雅与宗那邑等造九级浮图碑(书法)

法雅与宗那邑等造九级浮图碑(书法):【简介】: 全称《比丘法雅与宗那邑等一千人爲孝文皇帝造九级浮图碑》。北魏正始元年(504)正月立。正书。两截刻。上截文多磨灭,下截半埋土中。民国七年(1918)始出土,文尙完好。上截二十..

元详墓誌(书法)

元详墓誌(书法):【简介】: 北魏永平元年(508)十一月刻。正书。十二行,行十六字。68.6×48.5cm。一九二〇年河南洛阳城北出土。曾归武进陶湘。现藏上海博物馆。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赏析】: 古代上流社..

瓽法端造像记(书法)

元定墓誌(书法)

元定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景穆皇帝之孙使持节侍中征南大将军都督五州诸军事靑雍二州刺史故京兆康王之弟四子广平内史前河间王元泰安讳定君草誌铭》。北魏景明元年(500)十一月刻。正书。十三行,行十四字。52.7×52..

高树造像记(书法)

高树造像记(书法):【简介】: 全称《高树、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记》。北魏景明三年(502)五月刻。正书。38×25cm。十行,行十四字。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北壁。龙门造像二十名品之一。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集评】: 淸康..

元详造像记(书法)

元详造像记(书法):【简介】: 全称《北海王元详造像记》。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十二月刻。正书。九行,行十八字。75×40cm。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北壁。龙门造像名品之一。上海有正书局、艺苑眞赏社有影印本。日本《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