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切帖(书法)

寒切帖(书法):

【简介】:

亦称《谢司马帖》、《廿七日帖》。晋王羲之约昇平四年(360)书。唐摹墨迹本。纸本,有乌丝栏,草书。凡五行,共五十字。26×21.5cm。今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宋《淳化阁帖》摹刻。刊于上海书画出版社《王羲之传本墨迹选》、《中国美术全集·魏晋南北朝书法》。

【集评】:

明娄坚跋:“寻绎再三,往往得其异趣,眞所谓从容中道者。”

【赏析】:

王羲之的书法,特别是他的行草书,在历史上传播极广,这不能完全归于朝廷帝王的喜爱与提倡,主要还是他的书体本身的形式易爲广大书家和书法爱好者所接受、喜爱和追随,从而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高。

《寒切帖》唐人摹本墨迹,可见王羲之草书艺术风格的干练、精工而又具备几分率意,畅达协调,静气十足,有板有眼。

《寒切帖》的线条组合极妙,帖的基础是以短线组成,而且将其大部分点线分解开来,有着一种洒落感。同时,又将少数字安排得极爲紧密而又联接,并在最末二字加以连带,从而形成聚散、平险的节奏感。又在开笔处和后来几处加以方起的粗笔,爲通篇作品加注了凝聚力和整体的力度感。这样的艺术处理,便将通篇洒落的点线牵动起来,活跃起来。这几种对立而又统一因素的运用,可看出王羲之对法度与情感的把握极有分寸,能够驾驭文字的分解与组台,理性与即兴意识的协调,从而形成了王书的艺术特徵和久远的艺术魅力。

为您推荐

诸将残纸(书法)

诸将残纸(书法):【简介】: 楼兰文书残纸。纸本。行书墨迹。四行。刊入日本《书道全集》(三)。 【赏析】: 笔致老到,结体稳实,是边陲军人戎马之间不经意的书作。 看过魏晋隷书,再比较这件残纸,觉得其间的联繫尤爲密切,不过隷书..

吕氏砖(书法)

吕氏砖(书法):【简介】: 西晋咸宁四年(278)七月刻。西晋砖刻。行书。三行,第一行十一字,第二行九字,第三行三字。末句“泰岁在丙戌”之“丙”字,当爲“戊”。原文纪年有误。 【赏析】: 此砖风格自然流畅,疏朗纵逸。因直接在..

平复帖(书法)

平复帖(书法):【简介】: 传西晋陆机书。墨迹纸本。冷金笺。草书。无款。爲初期章草。凡九行,约八十七字,仅存八十四,犹有数字不辨。23.8×20.5cm。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淸梁淸标《秋碧堂帖》有摹刻,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中..

吕望表(书法)

士孙松墓誌(书法)

士孙松墓誌(书法):【简介】: 西晋永宁二年(302)刻。一九五四年河南洛阳出土。洛阳博物馆藏。搨本60×36cm。誌文有界格。凡十一行,行十四格。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二)。 【赏析】: 晋永宁二年(302)的《士孙松墓誌..

谢墓誌(书法)

谢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豫章内史谢墓誌”。东晋泰宁元年(323)十一月廿八日刻。一九六四年九月十日于南京中华门外戚家山出土。60×16.5cm。隷书。四行,行十七字。出土时残四字。书风劲挺。现存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

永嘉四年砖(书法)

永嘉四年砖(书法):【简介】: 晋墓砖,永嘉四年(310)刻,阳文。搨本竪32cm。曰:“永嘉四年八月辛巳朔十五日乙巳作”十五字。南京城内发掘出。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三)。 【赏析】: 眞书而带隷意,字形厚实朴质,结体茂密,点画遒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