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望表(书法)

吕望表(书法):

【简介】:

全称《齐太公吕望表》。卢无忌撰。西晋太康十年(289)三月十九日刻。石在河南汲县太公庙,明万曆年间移置府治,后失。淸乾隆五十一年(1786)黄易于衞辉府署获上段。乾隆五十六(1791)年又出下段,现存河南汲县县学。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石连额高五尺四寸,广三尺二寸。”隷书。碑阳二十行,行三十字。有竪行界格。碑阴二十一行,漫漶,不可计字数。额隷书六字“齐太公吕望表”。明搨本第二行“发冢”二字完好。张彦生《善本碑帖录》收明搨局部图版。《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二)收入初搨本。

【集评】:

淸钱大昕《潜研堂跋尾》谓其书:“字画颇古雅,不似东魏之率易。”康有爲《广艺舟双楫》谓其“丰厚”。淸包世臣《安吴论书》:“《太公望碑》是《乙瑛》法嗣,结字宕逸相逼而气加凝整,大率晋人分法原本锺、梁,尤近隷势。”杨守敬《学书迩言》:“晋人分书,如《孙夫人》、《太公吕望表》,继述汉人,应规入矩,未可以时代爲轩轾。”

【赏析】:

此作书迹温雅和润,结体中实而外纵,静中有动,寓意含蓄。点画精到,方圆兼施,肥波飞伸,情趣横生。

后世之人作隷书,都不免加进一些本时代的因素。多一些装饰特色,特别是一些正儿八经的刻作。这件碑搨,如横划的讲究起笔、运笔,挑势的每一关节的周到,字构大小的完全一致扁平,就反映了当时人的书写心态,甚至把撇划的收笔作了过分的强调而失之自然。当然,比起六朝及唐宋人隷书来,又自然地多些古质,显得质实,此作的精神也健劲沉着。

为您推荐

诸将残纸(书法)

诸将残纸(书法):【简介】: 楼兰文书残纸。纸本。行书墨迹。四行。刊入日本《书道全集》(三)。 【赏析】: 笔致老到,结体稳实,是边陲军人戎马之间不经意的书作。 看过魏晋隷书,再比较这件残纸,觉得其间的联繫尤爲密切,不过隷书..

吕氏砖(书法)

吕氏砖(书法):【简介】: 西晋咸宁四年(278)七月刻。西晋砖刻。行书。三行,第一行十一字,第二行九字,第三行三字。末句“泰岁在丙戌”之“丙”字,当爲“戊”。原文纪年有误。 【赏析】: 此砖风格自然流畅,疏朗纵逸。因直接在..

平复帖(书法)

平复帖(书法):【简介】: 传西晋陆机书。墨迹纸本。冷金笺。草书。无款。爲初期章草。凡九行,约八十七字,仅存八十四,犹有数字不辨。23.8×20.5cm。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淸梁淸标《秋碧堂帖》有摹刻,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中..

士孙松墓誌(书法)

永嘉四年砖(书法)

永嘉四年砖(书法):【简介】: 晋墓砖,永嘉四年(310)刻,阳文。搨本竪32cm。曰:“永嘉四年八月辛巳朔十五日乙巳作”十五字。南京城内发掘出。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三)。 【赏析】: 眞书而带隷意,字形厚实朴质,结体茂密,点画遒劲..

初月帖(书法)

初月帖(书法):【简介】: 东晋·王羲之书。唐摹本。纸本。草书。尺牍一则。凡八行,共六十二字。係《万岁通天帖》第二帖。辽宁省博物馆藏。刻入《眞赏斋帖》、《澄淸堂帖》等。刊于《辽宁博物馆藏历代法书选集》(一)、《..

禅国山碑(书法)

禅国山碑(书法):【简介】: 也称《封禅国山碑》、《天纪碑》。又俗称《团碑》、《囤碑》。三国吴天玺元年(276)立。传爲苏建书。碑在江苏宜兴张朱鎭。石呈圆幢形,四周环刻。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碑高一丈,围一丈。”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