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寺碑(书法)

龙华寺碑(书法):

【简介】:

隋仁寿三年(603)立。碑残。正书。二十八行,行五十字。146.5×79cm。额篆文“奉爲高祖文皇帝敬造龙华碑”十二字。日本《书道全集》着录。

【集评】:

淸欧阳辅《集古求眞》:“额字爲篆体而笔法作飞白,爲额字中所鲜见;碑文书法秀整劲拔。”淸康有爲《广艺舟双楫》:“有洞达之风。”

【赏析】:

几乎与《龙藏寺碑》齐名的《龙华寺碑》,其书法之美的观照也颇相近似。一样劲瘦遒逸,一样冲和婉丽,而且也被誉爲“开褚(遂良)薛(稷)之先路”(《集古求眞》)。可以说它们都是初唐楷书的前奏,也一样是魏晋六朝碑刻的承袭和发展。楷书到隋,应该说已经达到了较爲完善的地步,当然彻底的定形并使之法度化,还要等待唐代大师们的总结。

此碑书法劲瘦遒丽之外,更见秀拔峭刻,结字也显得整肃俊秀。许多笔势仍能在隽秀俏丽中见挺劲苍疏,时时流露出稚拙之气。例如“衣”、“嗟”、“我”、“四”等字,这又是“尙法”而且极其讲求装饰美的唐楷,尤其是中唐以后的书家们所没有的。往前比较观之,则可窥到六朝人的信息。隋人书法之承先啓后,由此可证。

为您推荐

张元象造像记(书法)

张元象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十六年(596)二月刻。正书。十六行,前九行,行十至十一字;后七行,行八至九字。后题名二列,上列六行,下列七行。曾归登州张氏。 【赏析】: 隋代是楷书呈多样化风格的时期,成熟化的楷书与魏碑..

李景崇造像记(书法)

李景崇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七年(587)八月刻。正书。十行,行八字。27.6×36.6cm。 【赏析】: 唐代是楷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唐楷这座楷书艺术的最高峰决定了唐代法度森严的“尙法”书风的凛然之气。然而唐楷的黄..

袁子才造像记(书法)

袁子才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八年(588)四月刻。正书。八行,行十二字。在河北磁县响堂山下层第一窟左壁后。 【赏析】: 《袁子才造像记》字势方广开朗,用笔轻劲瘦硬,时杂隷书笔意,从而避免了僵死不化的弊病。由于它..

仲思那四十人造桥碑(书法)

张辉造观音像记(书法)

张辉造观音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九年(589)七月刻。正书。十三行,行四至六字不等。陕西泾阳出土。曾归诸城刘燕庭。 【赏析】: 此石书风犀利,气势开张,顺行走笔,不拘绳法,一改北朝碑版粗率朴拙爲遒劲精丽,其中隷意不尽,..

澧水桥记(书法)

澧水桥记(书法):【简介】: 全称《大隋邢鄕南和县澧水桥记》。无年月。考爲隋开皇十六年前(596)刻。隷书。碑文首行末行字皆残泐。二十五行,行四十字。今行存三十一字。有额,阳文。有阴。石在河北南和韩村东岳庙内。 【赏..

比丘尼静元造像记(书法)

比丘尼静元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七年(587)九月刻。正书。十行,行十一字。在山东历城东南三十里东佛峪。 【赏析】: 传统书法以凝重沉实的笔法较爲常见,因以体现阳刚之气和浑厚雄强的力的美感。《比丘尼静元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