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水桥记(书法)

澧水桥记(书法):

【简介】:

全称《大隋邢鄕南和县澧水桥记》。无年月。考爲隋开皇十六年前(596)刻。隷书。碑文首行末行字皆残泐。二十五行,行四十字。今行存三十一字。有额,阳文。有阴。石在河北南和韩村东岳庙内。

【赏析】:

隷书发展到东汉,已是登峰造极,汉末随着草书的通用和楷书(今隷)的产生,渐趋衰落。其特徵是隷体归于平正,丧失了古隷和八分书先前淳朴自然的灵气。像熹平年间着名的鸿都石经,虽然传爲高手蔡邕所书,规範端正至极,却颇似后世馆阁之体,一字万同,状如布算。一种书体如果写得过于认眞和古板,必然缺乏艺术之灵趣,使观赏者味同嚼蜡。

自汉之后,隷书每况愈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通行楷书字体,书写隷书常杂有楷法,古雅之趣更少。

《澧水桥记》刻于隋朝,仍用隷体书写,取意庄重。而书家看来也是一位功力深厚的大手笔,书写时能尽量避免楷书俗笔。而且笔力稳健,笔法娴熟。写来游刃有余,洋洋洒洒和从容不追之意,溢于字裏行间。

缺点即如上述,过于平板,变化不多。尤其是书写隷书中的骨架—横画,竟然一平如水。就连衆横排列处,也是如此。这就不足取法了。

为您推荐

张元象造像记(书法)

张元象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十六年(596)二月刻。正书。十六行,前九行,行十至十一字;后七行,行八至九字。后题名二列,上列六行,下列七行。曾归登州张氏。 【赏析】: 隋代是楷书呈多样化风格的时期,成熟化的楷书与魏碑..

李景崇造像记(书法)

李景崇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七年(587)八月刻。正书。十行,行八字。27.6×36.6cm。 【赏析】: 唐代是楷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唐楷这座楷书艺术的最高峰决定了唐代法度森严的“尙法”书风的凛然之气。然而唐楷的黄..

袁子才造像记(书法)

袁子才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八年(588)四月刻。正书。八行,行十二字。在河北磁县响堂山下层第一窟左壁后。 【赏析】: 《袁子才造像记》字势方广开朗,用笔轻劲瘦硬,时杂隷书笔意,从而避免了僵死不化的弊病。由于它..

仲思那四十人造桥碑(书法)

张辉造观音像记(书法)

张辉造观音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九年(589)七月刻。正书。十三行,行四至六字不等。陕西泾阳出土。曾归诸城刘燕庭。 【赏析】: 此石书风犀利,气势开张,顺行走笔,不拘绳法,一改北朝碑版粗率朴拙爲遒劲精丽,其中隷意不尽,..

比丘尼静元造像记(书法)

比丘尼静元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七年(587)九月刻。正书。十行,行十一字。在山东历城东南三十里东佛峪。 【赏析】: 传统书法以凝重沉实的笔法较爲常见,因以体现阳刚之气和浑厚雄强的力的美感。《比丘尼静元造像..

卢文构墓誌(书法)

卢文构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隋故长陵县令卢君墓誌铭》。隋仁寿元年(601)二月刻。正书。二十七行,行二十七字。67.5×67.5cm。1929年河北涿县出土。归北京图书馆。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