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岳曁妻关氏墓誌并盖(书法)

谢岳曁妻关氏墓誌并盖(书法):

【简介】:

全称《大隋开皇十四年十月廿三日息州梁安郡守候公铭》。隋开皇十四年(594)十月刻。隷书。二十行,行二十字。47.5×49cm。河南洛阳城北出土。曾归三原于氏。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赏析】:

我以爲读六朝人的简札,如富春江上小舟一叶,停楫中流,随波蕩漾,怡然自得。仿彿忙中得閑,一杯茶、一支烟,放松疲困的躯体,静静领略一下閑中之趣。读旭、素及明末人的草书,如川江中放棹,狂涛骇浪,高江急峡,山高日小,大江茫茫。感受了人在与自然的抗争中,显示出此长彼消的力量。催人奋起,克服因循、怠惰,而有所作爲。读秦汉人刻石及碑版,如驱车辽阔的大平原,平畴万顷,沃野千里,广袤无际,天地相接,浑然一体。感到在这圜形的苍穹之中,只有人才是这一切的主宰,增强了无比的自信和力量!

《谢岳曁妻关氏墓誌》虽是隋人写的,去古未远,保持了汉隷的方整宽博,古朴稍嫌不足,渊雅则近似。捺及背抛鈎多楷法,所以宏伟的气势不及秦汉人远甚。隋虽统一了全国,由于书体的演变,楷书已接近全盛的唐代,隷书已成强弩之末,时代不可逆,所以,这样的作品也算难能可贵的了。聊备一格可以,作爲研究隷书沿革的资料更少不了它。作爲学习的典範,恐怕就不能算是上乘之作了。如果有人特别喜欢它,那是性之所近,不在论列的範围了。

墓誌盖的篆书,无甚可取之处。属等而下之的作品,爲识者所不屑一顾。隋墓誌盖大抵如是。

为您推荐

李景崇造像记(书法)

李景崇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七年(587)八月刻。正书。十行,行八字。27.6×36.6cm。 【赏析】: 唐代是楷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唐楷这座楷书艺术的最高峰决定了唐代法度森严的“尙法”书风的凛然之气。然而唐楷的黄..

袁子才造像记(书法)

袁子才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八年(588)四月刻。正书。八行,行十二字。在河北磁县响堂山下层第一窟左壁后。 【赏析】: 《袁子才造像记》字势方广开朗,用笔轻劲瘦硬,时杂隷书笔意,从而避免了僵死不化的弊病。由于它..

仲思那四十人造桥碑(书法)

仲思那四十人造桥碑(书法):【简介】: 全称《大隋兖州高平县石里村仲思那等四十人造桥之碑》。隋开皇六年(586)二月立。正书。上截,记十八行,行十八字。下截,题名二列,列十八行。119.9×72.3cm。碑中别字甚多。侧有“上元八..

信行禅师铭塔碑(书法)

王俱等四十人造像记(书法)

王俱等四十人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五年(585)十一月刻。正书。十二行,行十八字。前题名三列;首列十三行,次列十行,三列六行。后题名三列,列十五行。上像旁题名四行。 【赏析】: 北魏的造像石刻发展到隋朝,已成强弩之..

赵芬残碑(书法)

赵芬残碑(书法):【简介】: 全称《淮安定公赵芬残碑》。隋开皇五年(585)立。正书。二石:一石存十三行,行三十字。一石存十二行,行二十九字。66.6×33.3cm。在陕西西安。日本《书道全集》着录。 【集评】: 康有爲《广艺舟双楫..

郑元伯女道贵智能造万佛洞记(书法)

郑元伯女道贵智能造万佛洞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四年(584)四月刻。正书。十三行,行十二字。后题名二列,上列十一行,次列二行。在河南淇县西八十里朝阳山朝阳寺。 【赏析】: 楷书中残存隷法,是北朝至隋的碑、墓誌、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