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须达通道记(书法)

姜须达通道记(书法):

【简介】:

《隋通道记》。摩崖书。隋开皇九年(588)九月二十三日刻。石在四川茂州。民国年间发现。正书。十一行。前行题“通道记”三字,末行记日四字。中间二至十行,行十五至十八字不等。

【赏析】:

《隋通道记》係摩崖刻石,石面破损,文字偏向下右斜,章法不规则,刻者似乎不习书法。刻者姜须达在书史上不留名,自然无“法”之槪念。况且,这方摩崖位置地势险要,环境对刻者不利,因此也不可能刻得很工整。他只是以刀作笔、刻石以记,并无在书法艺术上流传百世之意图。

从搨片裏,可以看出《隋通道记》的风格与北魏的《龙门造像记》以及粗犷奔放一路的北魏作品,如《汝南王修治古塔铭》等很相似,无论是用笔与结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轻松自然的书法艺术美,同时也包涵着独特的个性。其用笔是方圆藏露并用,形体结构与一般摩崖逈然有别;斜正变化任其自然,不受拘羁;挺拔刚健,字裏行间表现出一种奇崛的性格。最后重重的四个字(廿三日记),似乎使不规则的章法归于统一,眞是拙中见巧,古朴峻峭,不可一世。

《隋通道记》的幸存,对于我们今天考查书法时代风格,分辨碑与摩崖之间的关係有着很大的意义和价値。并能够给书法上力求革新的人以有益的啓示。

为您推荐

王俱等四十人造像记(书法)

王俱等四十人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五年(585)十一月刻。正书。十二行,行十八字。前题名三列;首列十三行,次列十行,三列六行。后题名三列,列十五行。上像旁题名四行。 【赏析】: 北魏的造像石刻发展到隋朝,已成强弩之..

赵芬残碑(书法)

赵芬残碑(书法):【简介】: 全称《淮安定公赵芬残碑》。隋开皇五年(585)立。正书。二石:一石存十三行,行三十字。一石存十二行,行二十九字。66.6×33.3cm。在陕西西安。日本《书道全集》着录。 【集评】: 康有爲《广艺舟双楫..

郑元伯女道贵智能造万佛洞记(书法)

郑元伯女道贵智能造万佛洞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四年(584)四月刻。正书。十三行,行十二字。后题名二列,上列十一行,次列二行。在河南淇县西八十里朝阳山朝阳寺。 【赏析】: 楷书中残存隷法,是北朝至隋的碑、墓誌、造像..

智永(书法)

岗山佛说观无量寿经(书法)

岗山佛说观无量寿经(书法):【简介】: 这是邹县岗山刻石中字数最多、保存亦最完好的一块石刻经文,刻在一块兀立的巨石之上,俗称鷄咀石,南面而立,石高八尺二寸五分,宽五尺一寸,凡十一行,共一百四十五字。 岗山爲四山摩崖之一,与其..

李和墓誌(书法)

李和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大隋使持节上柱国德广郡开国公李使君之墓誌铭》。隋开皇二年(582)十二月廿六日刻。正书。三十三行,行三十四字。盖篆书四行十六字。86×86cm。一九六四年十月于陕西省三原县城东北双盛村..

刘贤墓誌(书法)

刘贤墓誌(书法):【简介】: 南北朝碑刻,年月不详。额阳文,篆书“刘□主之墓誌”六字。碑阳隷书,六行,行十一字。碑阴隷书,六行,行十一字。一九六三年出土于辽宁朝阳西上台。 【赏析】: 《刘贤墓誌》出上于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