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墓誌铭题额(书法)

邓石如墓誌铭题额(书法):

【简介】:

淸·曾国藩书。纸本。篆书。凡六行,共四十八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八)。

【赏析】:

曾国藩被认爲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儒家知识分子,在繁忙的政事与戎马生涯中留下了大量的书迹,其书以行、楷见长。这幅篆书在其翰墨中是比较少见的一例。

题额的内容反映出,曾国藩是爲邓石如及邓石如的前妻潘氏与续妻沈氏合葬墓的墓誌所题的碑额,曾国藩曾两度出任两江总督,此题额大约是其任内所书,有关书写的时间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它并不影响我们对这幅书作的欣。

曾国藩是爲邓石如的墓誌题额,少不了对一位书家的崇拜,从风格上看,这幅墨迹完全可以视作是邓石如篆书的脱胎换骨。

瘦硬遒劲,这是曾国藩行、楷的主要特点,但在这幅篆书中也较明显地显示出这一特点,展示出朴实稳健的意趣。

自古而来,篆书都呈现出一种对称、平稳、规矩的特徵,而曾国藩之篆书在决不失平衡对称、纯守规矩的风格中非常灵巧地注入了少许屈曲活跃的线条,从而改变了这幅书法可能在整体结构纯守规矩的情况下造成的死板。其用笔挥洒自如,施墨浓而不肥,增加了字形的挺拔和流美。有的字如“邓”、“先”、“妃”、“沈”的笔画中并没有按照篆字惯用的收笔回锋写法,而是见好即收,洋洋洒洒,有飘逸之感;有的字是意在字中,如“淸”、“邓”、“妃”等,有的字则字外寻情,如“有”、“先”、“孺”等,使得这幅字达到妥帖而不死板、活逸而不放纵的效果。

曾国藩爲邓石如书写墓誌碑额,虽用己意却恰到好处,心领神会地再现了邓石如婀娜多姿而又气势磅礴的篆书风格。

为您推荐

临江仙词轴(书法)

临江仙词轴(书法):【简介】: 淸·曾国藩书于咸丰元年(1851)。绢本。凡五行,六十七字。95.4×37.4cm。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二十四)。【赏析】: 乍看此书,似觉其不会用笔:横、撇过于直重,捺画则一味取反势,显得造型笨拙、情趣..

蔡邕传条屏(书法)

蔡邕传条屏(书法):【简介】: 淸·杨沂孙书于同治九年(1870)。纸本。篆书。凡四条,每条均三行,共一四七字。每条均138.3×31.3cm。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八)。 【赏析】: 杨沂孙係淸代晚期着名书家。擅篆、隷二体。于后..

隷书五言联(书法)

隷书五言联(书法):【简介】: 淸·杨岘书于光緖二十年(1894)。纸本。隷书。凡上下联正文十字,款九字。共十九字。日本东京书坛院藏。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二十四)。【赏析】: 隷书五言对联:“南山有高稜,北极见羁羽”。杨岘..

千字文册(书法)

赠秋谷九兄同年七言联(书法)

赠秋谷九兄同年七言联(书法):【简介】: 淸·胡澍书。纸本。隷书。七言联一则。上下联正文十四字,款十七字,共三十一字。刊于《历代楹联名迹》。【赏析】: 东汉隷书气象万千,炉火纯靑,日臻完美。降至魏晋已是强弩之末,明显退化..

行楷八言联(书法)

行楷八言联(书法):【简介】: 淸·张裕钊书。纸本。行楷书。上下联正文十六字,款五字。共二十一字。刊于日本《明淸书道图说》。 【赏析】: 张裕钊的书法在淸代碑学狂飈中被康有爲赞爲“集碑学之成”,与碑学史上取得重要成..

临西岳华山庙碑四条屏(书法)

临西岳华山庙碑四条屏(书法):【简介】: 淸·杨岘书。纸本。隷书。每条均二行,共七十一字。每条均178.2×46.9cm。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二十四)。【赏析】: 见山隷书学《礼器碑》,运笔犀利,有汉简中工整一路之味。此四帧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