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书七言律诗卷(书法)

自书七言律诗卷(书法):

【简介】:

明·文徵明书。

纸本。行书。凡二十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五十九字。

43.9×317.4cm。

《石渠宝笈初编》着录。今载《故宫书画录》卷一。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七)。

。【赏析】:

衡山此幅作品与他常见的行草面目不同。

他比较多的一种行草面目是:以右军《圣敎序》爲主,点画间又可见到赵孟頫之影响,且多与小草间用;转折之处注意提按顿挫,偏旁部首均很规範,而行笔却不苟且。结体俊俏而端庄,轻捷而典雅,显得眉淸目秀,练达劲健。

而此幅自书卷,却是一副鲜明的山谷风格。

行笔着力,富有弹性,挺拔而苍劲。

黄庭坚的行书对文徵明的影响可追溯到他早年从沈周学画时期。老师书法专师山谷,自然给学生留下了先入爲主的影响。但衡山亦非亦步亦趋之辈。这幅诗卷虽以山谷爲主,但时时还可见到元章佻达的影子,只不过衡山本性严谨,因此作品中米“味”终未佔上风罢了。

其实,就连黄庭坚的特点,文徵明也是有取有捨。黄的习气,他不做过分地强调和夸张,而有意保留了其“放射型”结构。因此,显得率眞恣肆,势盛意足。

文徵明作书的显着特点是:严守法度。

为您推荐

甲骨文书家及风格(附第一时期)(书法)

甲骨文书家及风格(附第一时期)(书法):【简介】: 在晚商王朝二百七十多年间,由于时代风尙与契刻贞人的技巧等原因,因此,不同时代,也产生了不同的风格。近人董作宾根据卜辞中的“世係”、“称谓”、“贞人”、“字形”、“书..

论用笔十法帖(书法)

论用笔十法帖(书法):【简介】: 明·宋克书。纸本。楷、草书。46.5×37.7cm。楷草书十五行。北京市文物局藏。刊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一),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七)。 。【赏析】: 这幅作品乍看即十分有趣,其中有楷书、..

扫地焚香诗册(书法)

扫地焚香诗册(书法):【简介】: 现代·齐白石书。时年四十九岁(1912)。纸本。行书。凡十一行,共二百六十八字。刊于《书谱》一九八六年第六期。。【赏析】: 集诗书画印技艺于一身的白石老人,其书风一如其画风,笔墨纵横雄健,造..

致仲基道丈尺牍(书法)

甲骨文(书法)

甲骨文(书法):【简介】: 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简称“甲骨文”。由于出土在殷商王朝的故都河南安阳小屯,史称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占卜之辞,故又称“卜辞”、或“贞卜文字”。此种文字..

赠子大兄世长联(书法)

赠子大兄世长联(书法):【简介】: 淸·赵之琛书。纸本。篆书。五言联。上下联正文十字,款十二字,共二十二字。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二十四)。。【赏析】: 篆籀自秦汉以后,精妙者绝少,唯有唐代李阳冰篆书,特以瘦硬见长,但无秦汉..

赠胡生鄂公序屏(书法)

赠胡生鄂公序屏(书法):【简介】: 现代·齐白石书于甲子年(1924)三月十五日。纸本。篆书。序文一则。凡四幅,第一、二、三幅均五行,第四幅六行,共四百四十六字。刊于《齐白石作品集》、《民国时期书法》(下)。。【赏析】: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