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之转

    一声之转 : 训诂书中解说两个词声音相同,语义相通,往往称之为"一声之转"。 换言之, 就是有双声相转的关系。例如王念孙 《广雅疏证》解释 《释诂一上》"捞、略,取也"这一条时说:"捞,通作劳。《齐语》`牺牲不略,则牛马遂。`《管子·小匡》篇作`牺牲不劳,则牛羊育`。劳、略一声之转,皆谓夺取也。"又《释诂四下》"蔫、菸、,葾也"一条,《疏证》说:"皆一声之转也。蔫者,《说文》:`蔫、菸也。`......菸者,《说文》:`菸,也。`......者,《说文》:`、病也。`《小雅·谷风》篇云:`无木不萎`。萎与亦同。《众经音义》卷十云:`今关西言菸,山东言蔫,江南言`。葾者,《玉篇》 云:`败也、萎葾也`。"捞略二字为来母双声字, 蔫、菸、、葾等字为影母双声字,所以《疏证》都分别说明是一声之转。由双声说明词义之相通,这是训诂学上很有用的一种方法,在郝懿行《尔雅义疏》中更为常见。 但是单纯用"一声之转"来说明语义相同或相近,那还是很不够的,最要紧的是要有书面上的佐证。佐证有两种,一是见于字书、训诂书,一是见于前人的文章内有明确的用例。如果不如此,随意立论,往往陷于错误。

为您推荐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 :   中国西汉时期文学家、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时,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以事被株连,投阁自杀,几死。少好学,博通群籍,多识古文奇字,长于辞..

音义书

音义书 : 专指解释字的读音和意义的书。古人为通读某一部书而摘举其中的单字或单词而注出其读音和字义,这是中国古书中特有的一种体制。根据记载,汉魏之际就有了这种书。魏孙炎曾作《尔雅音义》是其例,自晋宋以..

亚美尼亚语

亚美尼亚语 : 印欧语系中自成一支的语言。分布于苏联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土耳其和中东一些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使用者。使用人口共约550 万。亚美尼亚语是印欧语系中最古老的..

杨树达(1885~1956)

译音

译音 : 用非字母文字标记另一种语言的方法。用汉字标记外语的发音,就属于译音。其主要对象是外国人名、地名和术语。由于使用这一方法的人常受自己方言的影响,或选择汉字不同,因而译音词常不统一。为了译音规范..

《一切经音义》(玄应)

《一切经音义》(玄应) : 解释佛经字义的书。唐代大慈恩寺翻经沙门释玄应撰,凡25卷。《唐书·艺文志》著录,称《众经音义》,当为原来名称。考大藏经唐释道宣《大唐内典录》和本书道宣(终南太一山释氏)序都标题为《..

《音学五书》

《音学五书》 : 研究汉语上古音的著作,顾炎武著。大约成书于1643年,全书分5个部分:①音论,②诗本音,③易音,④唐韵正⑤古音表。   《音论》分上中下 3卷,共15篇,论述古音和古音学上的重大问题,集中地阐述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