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解 :
例如《庄子·逍遥游》:“而宋荣子犹然笑之。”清代王先谦《庄子集解》:“司马(彪)、李(善)云:‘荣子,宋国人。’崔(譔)云:‘贤者,谓犹以为笑。’”王先谦《集解》合三家之说于一条训释中,这就是集解的一般体例。又如《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南宋朱熹《论语集注》:“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洪氏曰:‘未有余力而学文,则文灭其质。’”朱熹此处亦合三人之说为《论语》此句做了很好的注解。以上两种集解虽合众家之说,但参合者为一人,也就是说,集解成书出自一人之手。也有的集解是出自众手。例如东晋大儒范宁《穀梁传集解》并非出自范宁一人之手,其实是他与他的弟子和其他学者共同完成的。这样的集解不仅合众家之说,而且还是出自众手的集体创作。
《纂图互注春秋经传集解》南宋龙山书院刊本
另外,集解也指合经与传注兼而解之的编纂样式。例如《春秋桓公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书时,礼也。”晋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冬猎曰狩。行三驱之礼,得田狩之时。郎非狩地。故书时,合礼。”杜预注虽没有合众家之说,但是合经传并解,也称“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