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解

    集解 :

例如《庄子·逍遥游》:“而宋荣子犹然笑之。”清代王先谦《庄子集解》:“司马(彪)、李(善)云:‘荣子,宋国人。’崔(譔)云:‘贤者,谓犹以为笑。’”王先谦《集解》合三家之说于一条训释中,这就是集解的一般体例。又如《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南宋朱熹《论语集注》:“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洪氏曰:‘未有余力而学文,则文灭其质。’”朱熹此处亦合三人之说为《论语》此句做了很好的注解。以上两种集解虽合众家之说,但参合者为一人,也就是说,集解成书出自一人之手。也有的集解是出自众手。例如东晋大儒范宁《穀梁传集解》并非出自范宁一人之手,其实是他与他的弟子和其他学者共同完成的。这样的集解不仅合众家之说,而且还是出自众手的集体创作。

《纂图互注春秋经传集解》南宋龙山书院刊本

另外,集解也指合经与传注兼而解之的编纂样式。例如《春秋桓公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书时,礼也。”晋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冬猎曰狩。行三驱之礼,得田狩之时。郎非狩地。故书时,合礼。”杜预注虽没有合众家之说,但是合经传并解,也称“集解”。

为您推荐

章句

章句 : 如汉代赵歧的《孟子章句》和王逸《楚辞章句》即是。章句这一训诂体式与传注等训诂体式有3点不同:①章句是以句子为基本的训释单位,而传注等多以字词为训释单位。②章句以串讲文意,指明章旨为要务..

辞例

辞例 : 从现代语言学角度看,辞例所涉及的内容与词汇、音韵、修辞和语法都有关系。例如:“草芥”“虫蝗”“鸟乌”等构词具有“大名冠小名”的辞例(见“大名”“小名”),这属于词汇方面的辞例。南朝江淹《..

《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和汉语拼音方案》

《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和汉语拼音方案》 : 社论表述了当前文字改革的三项主要任务:①简化汉字,就是简化汉字的笔画和字数,以便利教学汉字和应用汉字;②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以逐渐统一汉民族的..

互文

疏 : 最早作疏的应是东汉经学大师郑玄,他给《毛诗故训传》作笺,既释《诗经》原文,又申说《毛传》,并提出自己新的看法。只不过《郑笺》一如他的“三礼”注,言简意赅,故又被认为是注的体式。 “疏”这一称谓..

语辞

语辞 : 语辞最早出现在唐代注释书中。例如,唐代颜师古在《汉书·王褒传》引《诗·大雅·文王》“思皇多士,生此王国”下注云:“思,语辞也。”唐代李贤等在《后汉书·皇甫嵩朱隽传》“亦弭于越”下注云:“..

《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GB 3259—92)》

《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GB 3259—92)》 : 1982年6月19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1992年2月1日发布修订版,11月1日起实施。《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规定,国内出版的中文书刊应依照此标准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