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语法

    词汇语法 :

词汇语法历经四个阶段发展,理论思想逐渐丰富,但“网络”的观点一直得以保留。

第一阶段为“依存语法”阶段。其中核心的“网络”思想有3个来源:①韩礼德的《级阶与范畴语法》(1961),即后来的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②S.M.兰姆的《分层语法》(1966);③20世纪70年代,配价理论、A.N.乔姆斯基的次范畴理论和J.M.安德森的词汇依存理论。

第二阶段为“早期词汇语法”阶段。1984年出版的《词汇语法》在依存语法的基础上吸收了C.J.菲尔墨的框架语义学思想。本阶段主要关注句法问题,提出用词汇间的依存关系(词汇网络)来描写句法结构,认为语法是单层的,每一个句子只有一个结构,没有转换。

第三阶段为发展阶段。1990年出版的《英语词汇语法》将形态学和语义学纳入到整个语法体系,丰富了理论构架,吸收了认知科学中“默认继承”(default inheritance)的思想。

第四阶段为“新词汇语法”阶段。2007年出版的《语言网络:新词汇语法》标志着词汇语法发展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该阶段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完全接受了认知科学的理论,将语言看成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语言处理主要依赖认知心理学中的“扩散激活”(spreading activation)和人工智能理论中的“默认继承”这两个通用认知机制。

词汇语法认为语言是一个概念性知识网络,词则是语言网络的节点,词的概念、意义与语法范畴紧密关联,构成人类认知网络的一部分。语言作为网络有三点内涵:①语言系统里所有的内容都用节点和关系来描绘,不需要规则、原则与参数。②常规的和非常规的语言事实都用同样的方式来描写,不需要一个计算系统(语法)和一个词库系统(“特殊性”事实)。③不区分语法信息和词库信息,这样可以进一步解释储存的“类”(type)知识和临时的“例”(token)知识。语言的概念性特征指语言存在于个体的大脑中,且从经验中获得,而非天赋。将语言视为一个概念网络有利于解释语言习得中语言知识系统丰富、冗余(redundancy)而又凌乱(messiness)的特点。

词汇语法将扩散激活理论和默认继承理论引入语言研究,能够更好地解释连通主义(Connectionism)网络理论难以解释的概念抽象的问题,从理论方法上充分吸收相关学科的发现,试图把语言系统作为探索人类认知结构的窗口。另外,词汇语法理论对自然语言处理也有积极的意义。

为您推荐

合韵

合韵 : 其一指韵书的一个韵中包含若干个不同韵类的现象,如《广韵》上平声一东韵包含一等、三等两个韵类,称为一三等合韵;下平声十二庚韵包含二等、三等两个韵类,称为二三等合韵;上平声八微韵包含开口、合..

章太炎

章太炎 : 名炳麟,初名学乘,字枚叔(又作梅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有独特的学习经历,少年时代从外祖父朱有虔和父亲章浚读书,后到杭州诂经精舍从俞樾学习经史,其间曾问学于黄以周、孙诒让、谭献等学术大家,在打..

独用

独用 : 宋代官方编纂的韵书《广韵》韵目表逐韵标注“同用”或“独用”字眼,用以规范科举考试中的押韵。《集韵》《礼部韵略》等韵书也继承了《广韵》“同用、独用”的规定。据顾炎武《音论》考证,此种..

三书说

汉字文化学

汉字文化学 : 一方面是从文化的角度看汉字。阐明汉字作为一个符号信息系统,自身具有文化的意义,用文化的眼光来观察、解释汉字。另一方面是对汉字构形中携带的文化信息的分析。这种分析既有对个体字符..

古有复辅音声母说

古有复辅音声母说 : 用来支持上古汉语有复辅音声母的主要证据有:①谐声现象。韵母对汉字谐声的制约条件,清代段玉裁已经明确为“同谐声者必同部”的原则,但声母的制约条件在近代以前未能明确。高本汉首..

轻重交互

轻重交互 : 元代刘鉴《经史正音切韵指南》附《门法玉钥匙》所列“十三门”之四,云:“帮等重音为切,韵逢有非等处,诸母第三便切轻唇字;非等轻唇为切,韵逢一、二、四,皆切重唇字。”即当反切上字为重唇音(双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