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改革(语言)

文字改革(语言):

简称“文改”。①文字体系或制度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文字符号的更换或创制、文字符号的繁简或增删、文字制度的改革等。文字改革有局部的,如中国的汉字改革;有全面的,如越南用拉丁字母替代字喃。②特指“汉字改革”。③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机关刊物。月刊。文字改革月刊社编辑,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1956年8月创刊。最初刊名是*《拼音》,1957年8月改名为《文字改革》。内容除继续研究汉语拼音和普通话语音知识外,增加了汉字的整理、简化和推广普通话。1958年8月起改为半月刊,每期二十四页。1960年11月又改为月刊,每期三十二页。内容再次扩大,以“普及语文知识、帮助语文教学”为宗旨,除文字改革外,还登载语文知识讲话、中学语文课文言文的普通话翻译等等。1966年5月出至总第一百二十七期,遂停刊。1982年7月复刊,为双月刊。总期号和内容范围续前,每期四十八页,由文字改革杂志社编辑部编辑,语文出版社出版。1983年1月改为月刊。1984年2月改为双月刊。以三分之一的篇幅刊登学术论文,三分之二的篇幅直接为师范和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服务,为文字改革的具体工作服务。1986年3月改为*《语文建设》。

为您推荐

文字改革

文字改革:一种文字进行局部或体系的改革。我国文字改革主要指汉字改革。汉字在汉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有过伟大的功绩,至今仍然是我们记录语言、传播文化的工具。但是汉字也有它的缺点和不足,主要是:难读——字形不能很好地..

汉语拼音方案(语言)

汉语拼音方案(语言):为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而制定的方案。由文字改革委员会拟定,1957年11月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六十次会议通过,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推行。此方案采用世界通用的二十..

文字改革(语言)

文字改革(语言):简称“文改”。①文字体系或制度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文字符号的更换或创制、文字符号的繁简或增删、文字制度的改革等。文字改革有局部的,如中国的汉字改革;有全面的,如越南用拉丁字母替代字喃。②特指“汉..

邮政式(语言)

常用字(语言)

常用字(语言):现行汉字中使用频率高的一批字。其数量和具体的字种有相对稳定性,但由于各时期社会的发展和变动,常用字的字数和字种均有所变化。即使在同一时期,对常用字的看法也不统一。1952年6月教育部曾公布《常用字表..

六技(语言)

六技(语言):①唐兰《中国文字学》所用术语。用以说明汉字演进过程。其内容包括(1)分化(如“行”变为“彳”、“亍”,“子”分出“孑”、“孓”)。(2)引申(如“只”即古“获”字,引申变为量词后而另造“获”)。(3)假借。(..

楷书(语言)

楷书(语言):也叫“正书”、“真书”、“今隶”。从隶书变化而来的一种字体,从汉末以来一直通行到现在。“楷”是楷模、端正的意思。楷书改变了汉隶的波挑笔势,代之以规范的点、横、撇、捺、勾等笔画,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